伊拉克難民,走過沙漠
位於法國北面海港 Calais 是法國最大的難民營,被困難民人數約六千,人稱這難民營 「森林」(jungle),塞滿了大大小小的帳篷,充斥著垃圾及污水。冬季來到,難民缺乏物資、禦寒衣物、食水和食物。難民大多來自中東,均想逃離家鄉的戰亂。
法國Calais,難民自繪難民營地圖 [1]
舊約中的「難民」
今天的難民,有如聖經常提到的「客旅」和「寄居」。「客旅」和「寄居」等字,在舊約聖經出現近百多次。以色列民曾在異地埃及寄居,被奴役苦待,印象深刻。同時,迦南地有寄居者,是社會常見現象。
以色列的祖宗亞伯拉罕,也自稱是「外人」或「寄居的」。創世記 23 章的情節,把亞伯拉罕在迦南作寄居的無助感,表露無遺。當撒拉死後,亞伯拉罕要求當地迦南人出售土地作墳墓。
創世記 23.3-4 記述:3 後來亞伯拉罕從死人面前起來,對赫人說:4 「我在你們中間是外人,是寄居的。求你們在這裏給我一塊地,我好埋葬我的死人,使她不在我眼前。」
亞伯拉罕是 「寄居的」,不能買土地,必須遵循當時迦南地的規矩,無倚無靠,若是沒有當地長老地主的準許,連墳地也不能使用。[2]
摩西律法多次訓導以色列人,要善待客旅和寄居者。即使以色列人入主迦南地之後,理應可落地生根,享受地主的生活,但神卻吩咐他們要永作客旅,因為神才擁有土地的永久業權。
利未記 25:23-24 23地不可永賣,因為地是我的;你們在我面前是客旅,是寄居的。24 在你們所得為業的全地,也要准人將地贖回(參代上29:15; 詩39:12; 119:19)。
「寄居的」亦常與「孤兒」、「寡婦」和「奴僕」並列在一起,指社會無倚無靠的弱勢群體。關於以色列人應怎樣看待這些弱勢群體,最明顯一處,就是申命記 24:17-22:
17 「你不可向寄居的和孤兒屈枉正直,也不可拿寡婦的衣裳作當頭。18 要記念你在埃及作過奴僕。耶和華-你的上帝從那裏將你救贖,所以我吩咐你這樣行。19 「你在田間收割莊稼,若忘下一捆,不可回去再取,要留給寄居的與孤兒寡婦。這樣,耶和華-你上帝必在你手裏所辦的一切事上賜福與你。20 你打橄欖樹,枝上剩下的,不可再打;要留給寄居的與孤兒寡婦。21 你摘葡萄園的葡萄,所剩下的,不可再摘;要留給寄居的與孤兒寡婦。22 你也要記念你在埃及地作過奴僕,所以我吩咐你這樣行。
原文「留給」亦帶著「屬於」之意。換言之,你不可取去田間收割忘下的一梱,不可摘剩下的果實,不只純粹為了可憐寄居和窮人;在上主眼中,那忘下的一梱、樹上剩下的果子,本「屬於」寄居的孤兒寡婦。
新約中的「難民」
翻開新約的首頁,耶穌誕生的記述也很像一個「難民」的故事。當大希律王知道被東方博士戲弄後,大怒下令斬殺伯利恆兩歲之下的小孩。馬太福音二章記:
...有主的使者向約瑟夢中顯現,說:「起來!帶著小孩子同他母親逃往埃及,住在那裏,等我吩咐你;因為希律必尋找小孩子,要除滅他。」14 約瑟就起來,夜間帶著小孩子和他母親往埃及去,15 住在那裏,直到希律死了。這是要應驗主藉先知所說的話,說:「我從埃及召出我的兒子來。」
現在,不談耶穌出埃及等神學意義,或其他大希律王的背景(見拙文<聖誕節故事:大希律王 vs 小孩耶穌>,<大希律,希律堡,馬太福音的「聖誕故事」>)。馬太只用一節經文 2:14 交待約瑟一家走難的過程,但是當中要走的路至少 120 公里 (75 英里)。古時,在平原上每天走路約 24-32 公里 (15-20 英里) [3]。約瑟帶著妻子小孩逃難,只少要不停走三四天路,加上要逃避希律的追殺,深夜急趕起行,又要經過西乃沙漠,更不容易。
雖然在耶穌出生的年代(約主前6-4年間),巴勒斯坦猶太地和埃及已在羅馬帝國的統計之下,但是仍屬不同行政區。猶太地由羅馬委任大希律作「藩屬王」(client-king),替羅馬控制猶太人;而埃及由羅馬直接指派的總督(prefect)管理。約瑟和馬利亞帶著小孩耶穌走難時,也要「過境」。
有史以來,埃及和巴勒斯坦是兩個領域,之間西乃半島有如過度地段。例如,古時埃及的新王國時代(公元前16-11世紀),西乃半島北岸已建築了一系列的兵寨,用來控制人口進出 [4]。
羅馬時期的西乃海岸,進埃及路上也有邊境羅馬兵寨把守,法國考古學家亦在古道上發現一些古羅馬兵營的遺跡。Tell el-Herr 土丘上的兵營,考古歷史長達千年,由主前五世紀波斯帝國,直到主後六世紀拜占庭時代之間,只少有四個不同時期的兵營重重疊疊地建在土丘上。兵營成正方型,每邊最長約125米。
Tell el-Herr 早期羅馬兵營 (插圖 tour ptolemaique) [5]
約瑟、馬利亞帶著耶穌,也要經過類似兵營,取得「過境」批准,才能進埃及避難。雖然我們不知道約瑟一家在埃及那裡棲身,但是在尼羅河三角洲已有猶太人社群聚居,或許他們一家就在這些猶太人社群中暫居,至少有兩年時間。直到大希律死後,以為可以回到猶太,誰知大希律之子亞基老作猶太王,又被迫遷徙到加利利的拿撒勒。
新約第一位難民或寄居者,想不到是主耶穌自己 [6]。聖誕將到,如果耶穌今天降生,他必定會認同我們世界當中的難民。
敘利亞土耳其邊境難民營
母親抱著小孩 (2015 年 1 月 10 日)
Photo by Khalil Ashawi/Reuters
備註:
[1] “What Do Survivors of War Have to Do to Live in Peace?: Voices from France's Largest Refugee Camp,” Democracy Now! Dec 9, 2015, www.democracynow.org/2015/12/9/what_do_survivors_of_war_have, 26:40.[2] Nahum Sarna. 1989. Genesis: JPS Torah Commentary. Philadelphia: Jewish Publication Society, p. 156.
[3] Lionel Casson. 1974. Travel in the Ancient World. London: George Allen & Unwin, 189.
[4] Morris, Ellen F. 2005. The Architecture of Imperialism: Military Bases and the Evolution of Foreign Policy in Egypt’s New Kingdom. Probleme der Ägyptologie 22, Leiden.
[5] Valbelle Dominique. 1998. Les garnisons de Migdol (Tell el-Herr) de l'époque achéménide au Bas-Empire: état de la question en 1998. In: Comptes rendus des séances de l'Académie des Inscriptions et Belles-Lettres, 142ᵉ année, N. 3, 1998. pp.799-817, p. 800.
[6] Hoffmeier, James K. 2009. The Immigration Crisis: Immigrants, Aliens, and the Bible. Wheaton, IL: Crossway, chapter 8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