星期一, 6月 24, 2013

撒瑪利亞婦人的故事

約翰福音四章,撒瑪利亞婦人的故事,是許多人熟知的聖經故事,述說耶穌來到示劍附近的一個小鎮敘加,坐在一口井旁,與一位撒瑪利亞婦人談道。

有趣的地方,自古以來,在示劍/敘加一帶,只有這一口水井,深100多尺,挖入地底,取地下水。到了主後四世紀之後,水井上蓋了一間古教堂,留存至今。


撒瑪利亞雅各井,1920年代


位於Nablus (示劍)的古教堂-雅各井教堂今貌
(相片來源:Millicent Wong)

從基利心山俯瞰雅各井教堂
(Mark Chan;2009 年 3 月)

經文開始這樣記載: 4:1 主知道法利賽人聽見他收門徒施洗,比約翰還多,2  (其實不是耶穌親自施洗,乃是他的門徒施洗) 3 他就離了猶太,又往加利利去。



看看地圖,猶太在南邊,加利利在北邊。從猶太往加利利去,最直接的路線是北上,沿著巴勒斯坦地中央山脊北上,經過撒瑪利亞地之後,便到達加利利,需時大慨三天。每當趕時間的話,一般猶太人便會走這條路回到加利利去。

約瑟夫說:「每逢節期,加利利人去聖城時,都習慣經過撒瑪利亞地」(《猶太古史》20.6.1 §118;《猶太戰爭》2.12.3 §232)。此外,約瑟夫又說:「我又寫信給在撒瑪利亞的朋友,叫他們在那裡護送,因為撒瑪利亞現在被羅馬統治,如要快馬加鞭,由加利利到耶路撒冷,行經此路只需三天時間。」(Life 52 §269)

但是,耶穌時代的正統猶太人,不會走這條路,他們寧願走較遠的路,怎樣行?他們會從耶路撒冷,先向東行,下耶利哥,然後經過曠野,走三天路往北上,加利利去,這樣避開撒瑪利亞,很安全,又正統。

猶太人vs撒瑪利亞人
為什麼正統猶太人這麼鄙視撒瑪利亞人?撒瑪利亞人是怎樣的人,作為一個種族,他們從那裡來?這是聖經背景的問題,在舊約聖經歷史之中,大衛所羅門的聯合王國之後,以色列分為南北兩國,北國以色列,南國猶大。主前722年,亞述帝國攻陷北國以色列,京城撒瑪利亞淪陷,以色列北國正式亡國。列王紀下記載:「17:22 以色列人犯耶羅波安所犯的一切罪,總不離開,23 以致耶和華從自己面前趕出他們,正如藉他僕人眾先知所說的。這樣,以色列人從本地被擄到亞述,直到今日。」

當時被擄的以色列人,理當是國家精英,留下來的老弱殘兵。此外,當時亞述帝國的外交政策,會將其他地方被擄的人,遷徙到其他地方,所以列王紀下記載:「17:24 亞述王從巴比倫、古他、亞瓦、哈馬、和西法瓦音遷移人來,安置在撒瑪利亞的城邑,代替以色列人,他們就得了撒瑪利亞,住在其中」(再參王下17:25-29) 。留在本地的以色列人與外邦人通婚,成為所謂撒瑪利亞人,多年後便產生一種特有的以色列宗教,他們只接受摩西五經,不接納其他舊約書卷,因為其他書卷提到,耶路撒冷才是聖殿的所在,所以撒瑪利亞人只接納摩西五經。

在申命記,摩西對快要入主迦南的以色列人說,進了迦南地之後,要在示劍的基利心山和以巴路山上重新立約,順服耶和華,才可以留在迦南地,不順服的話,神會把他們趕出,正如神趕出迦南人一樣。所以對撒瑪利亞人來說,基利心山才是聖地,故在山上建造了自己聖殿。基利心山的撒瑪利亞人聖殿,按考古年代鑑別,約是主前四世紀[1]。


基利心山撒瑪利亞聖殿遺址

兩約之間,猶太人和撒瑪利亞人有不少衝突,猶太人亦曾殘殺撒瑪利亞人,毀滅他們的聖殿。但是一代又一代,撒瑪利亞人仍然堅持信仰,直到現在,現在撒瑪利亞人只剩下500多人,住在基利心山上。自己有自己的祭司,每逢逾越節,撒瑪利亞人仍在村莊之中獻祭牲:




現在撒瑪利亞祭司之一,講解他們的宗教傳統

猶太人認為他們是異端,鄙視撒瑪利亞人。Joachim Jeremias討論到猶太人社會當中的階層時,說撒瑪利亞人是猶太人社會之中最低下階層的人[2]。

有了這樣的背景,便更明白為什麼耶穌在井旁與撒瑪利亞婦人講話時,她也感到很意外:約翰福音4:9 撒瑪利亞的婦人對他說:你既是猶太人,怎麼向我一個撒瑪利亞婦人要水喝呢?(原來猶太人和撒瑪利亞人沒有來往。)

耶穌突破「正統」
不過,故事當中,更使人震撼的事,就是耶穌作為正統拉比,他突破了猶太教的「正統」:

1 - 突破路線
約翰福音4:4 (耶穌)必須經過撒瑪利亞。「必須」一字說明,耶穌經過撒瑪利亞,不是因為趕時間,而是有必要。在約翰福音之中,「必須」特指神的心意,就是說耶穌經過撒瑪利亞是神必然的計劃(參約3:14; 3:30; 4:4; 4:24; 9:4; 10:16; 12:34; 20:9)。

2 - 談道對象
猶太人拉比文學之中,不鼓勵拉比對女人講授律法的。主後第二世紀集成的《米書拿》之中,拉比以利以謝說:「如果有人教授他女兒律法,就如教她縱慾」(m. Sotah 3:4)。另外,又說:「每逢男人和女人談話太多,他會自找麻煩,忽略律法的研究,最後承受地獄」(m. Aboth 1:5)

不但如此,約翰福音4:5 於是到了撒瑪利亞的一座城,名叫敘加,靠近雅各給他兒子約瑟的那塊地。6 在那裡有雅各井。耶穌因走路困乏,就坐在井旁,那時約有午正。

眾所周知,在當代社會,打水是女人的工作。女人當然是清早出外打水,但是,這位撒瑪利亞女人,到了中午,巴勒斯坦地太陽開始猛烈時才出去打水,為什麼?水井是社交地方,女人打水,在水井說說是非。中文有一句話講:「三個女人一個墟」。這位撒瑪利亞婦人,一定想逃避其他女人閒言閒語。這是事實,耶穌對她說,我有活水,撒瑪利亞女人對主說,我也要活水。但是,4:16 耶穌說:你去叫你丈夫也到這裡來。17 婦人說:我沒有丈夫。耶穌說:你說沒有丈夫,是不錯的,18 你已經有五個丈夫,你現在有的,並不是你的丈夫,你這話是真的。她是一個壞女人!

但是,耶穌打破當時猶太人的「正統」和習慣,他走到猶太人不願到的地方,走到撒瑪利亞,對一位撒瑪利亞女人談道,甚至一位人所共知道德敗壞的撒瑪利亞女人講述生命之道。

很多時候,我們會把這段經文,當作傳福音的榜樣,說傳福音,可照耶穌方法,怎樣跟人聊天打開話題,而婦人信主之後,立即放下水,回去村莊裡面見證耶穌。但是經文中心在那裡?

留意4:42撒瑪利亞村莊的人,聽了婦人的見證之後,也信了耶穌。便對婦人說:現在我們信,不是因為你的話,是我們親自聽見了,知道這真是救世主。

耶穌是世人的救主,來拯救世上所有罪人,不論猶太人,撒瑪利亞人,外邦人。事實上,這是約翰福音所強調的信息,耶穌是神的羔羊,除去世人罪孽的(約1:29)。約翰福音3:16神愛世人,甚至將他的獨生子賜給他們,叫一切信他的,不至滅亡,反得永生。

備註:
[1] Joachim Jeremias. Jerusalem in the Time of Jesus. Philadelphia: Fortress Press, 1969, p. 354.
[2] Ibid

星期四, 6月 06, 2013

聖經考古,愛恨交織

過去幾個月太忙實在沒空寫文章,雖然常有靈感要寫一些短文,但總沒有意志力和時間將資料整理好,成為可上載的文章。

剛剛從以色列回來,心有感動想講一下考古和政治的問題。聖經考古或巴勒斯坦考古的獨特地方,就是這一門科目,特別與以巴政治連上複雜的關係。

以往認識不少對聖經考古有興趣的朋友,或研讀聖經考古的朋友,他們對考古的興趣十分濃厚,也對這門學問有非常多的認識,可是與這些朋友交往時,有時會感到他們只對考古感興趣,對以巴政治卻不多理會。我的問題是:在以色列巴勒斯坦地,考古和政治不能分家

對我來說,在以巴衝突當中的聖經考古,真的又愛又恨。一方面,我認為聖經背景非常重要,考古對了解聖經內容和聖經詮釋非常有用,所以對考古有強烈興趣,我完全明白。但另一方面,在巴勒斯坦地,考古學實在充滿著政治性,很難將考古和政治兩者分家。對於現在擁有強權的猶太人來說,考古常常成為政治工具,趕絕本地的巴勒斯坦人。

舉個明顯例子,到過耶路撒冷的人大多去過大衛城,這地方是耶路撒冷歷史的起始,如果你在十九世紀時,來訪耶路撒冷的話,你問:「大衛城在那裡?」本地的人大可能會回答說:「大衛城位於耶路撒冷舊城西面約帕門附近(即西山之上,後人誤以為是聖經中的錫安山)。」

但是過去150年聖經考古工作的努力,發現大衛城是在耶路撒冷的東山之上開始的,即現今的聖殿山以南較低的山頭。雖然地勢狹窄,但因為東山腳有基訓泉,這裡成了古人定居的好地方。

到訪現今的大衛城的遊客中心,看看考古發現、地理、說說聖經背景等等,均是非常寶貴。但是現在的大衛城考古公園是由財雄勢厚的猶太人組織Elad打理的,Elad的意思是 "To the City of David" (往大衛城去),考古公園裡面所展示的考古發現,多得不可勝數,價值寶貴,只要列舉幾個便足夠:

  1. 梯石結構 (stepped-stone structure):屬主前十二世紀鐵器時代,耶布斯人時期,是當時迦南地最大的人工結構
  2. 巨石結構 (large-stone structure):屬耶布斯人和大衛時期的巨大結構,可能是大衛宮殿所在,雖然這種宣稱極具爭議性
  3. 基訓泉護牆:屬青銅時代中期,即亞伯拉罕時代,保護著基訓泉的堅厚護牆
  4. 希西家水道:屬主前八世紀末時期,為防範亞述圍剿耶路撒冷建設的龐大水利工程

(大衛城 Area G:梯石結構)



(巨石結構,其中一角落)


(巨石結構,其中一角落)

但是,大衛城公園之中一切展覽的安排,明顯表達著一個政治宣傳信息,就是猶太人(特別是大衛王)曾攻佔了耶路撒冷,所以這地是屬於猶太人,不屬於巴勒斯坦人。如果你細心留意一切的官方資料和介紹,你會察覺到,巴勒斯坦人在這地方的幾百年歷史,通通被略過和清洗了。對近代以巴衝突認識不多的遊客來說,到訪過大衛城考古公園之後,必會感到這個地方完全是猶太人的地方,一切考古歷史的發現表示著,以色列人在這裡定居的歷史,比較巴勒斯坦人遠古得多。

這正是聖經考古變成了政治工具,將某種族的地權放大,把另一種族的地權縮小。誰知道附近的巴勒斯坦人村落消彎(Silwan),經常受到以政策的威脅,本土的巴勒斯坦人漸漸被趕絕?作為基督徒,我實在不能苟同這種做法。我曾獨自探望過一個消彎原居民的家庭,與他們談話當中,感受到他們家園受趕絕威脅的無奈。


(左面是消彎村,右面大衛城,之間為汲淪谷)

在大衛城的考古工作之中,每每考古的發現與以色列人遠古歷史有關,便被以政府或右翼極端分子用來作政治宣傳,成為facts on the ground。Fact on the ground的意思有點像中文的「先斬後奏」或「米已成炊」。Facts on the ground通常用來指在以巴衝突之中,以政府將猶太人殖民點建設在西岸的佔領區之中,霸佔土地,雖然猶太人殖民點在國際法律上是非法,但既然這些殖民點已成事實,米已成炊,便順理成章地以色列吞併(annexation)。這種的做法在以色列考古學之中,屢見不鮮。

討論以色列考古和政治之間很多,較全面的是Nadia Abu El-Haj所寫的Facts on the Ground: Archaeological Practice and Territorial Self-Fashioning in Israeli Society。作者指出,聖經考古是以色列國家,特別是錫安主義者的「國家癖好」(national obsession),並詳細批判以色列考古和以色列殖民政治之間,有著不義的苟合。

討論到考古成為以殖民主義的政治工具,較短的文章可參Ahdaf Soueif在2010年5月26日在Guardian刊出的報導"The dig dividing Jerusalem"

如果你想知道考古怎樣成為政治工具,想知道巴勒斯坦人在消彎(Silwan)漸被趕絕的情況,我建議你到訪大衛城考古公園的同時,由大衛城公園入口向南走約一兩分鐘,你會在左方看到一個巴勒斯坦人的資訊中心,名為Wadi Hilweh Information Center - Silwan,他們十分歡迎旅客到訪,聽聽巴勒斯坦人的故事和感受。







這就是我對聖經考古又愛又恨的地方。在以巴衝突之中搞考古,同時又堅持不將考古淪落成政治工具,尊重本土巴人家園,留意考古倫理(archaeological ethics)的做法不多,就我所知,Emek Shaveh 提供的資料相當寶貴,他們亦在大衛城和消彎提供導賞團,讓遊人了解在以巴衝突之中,考古學應有的角色。

在以巴衝突之中的聖經考古,真的又愛又恨。好了,發完牢騷。

後記(2015年1月8日):

今天讀到一輯關於以巴和考古的新聞,應在這裡更新一下。新聞故事說,現時正是以巴寒冬時期,希伯崙山地南部(South Hebron Hill)的巴勒斯坦苦受寒冬的侵襲,無家可處。這裡的Susiya村莊,巴人早在1830年代已在這裡生活,一直靠著畜牧和種植橄欖樹為生。但於1983年,以色列政府在附近建立了殖民地,將這地區改為以色列政府的公地。於1986年,將Susiya村莊定為考古遺址,以軍沒收土地,將原住的巴人趕走。原本住在村地的山洞和房屋的25個家庭,被迫搬到附近其他的山洞,棲身於簡陋的木版房屋或帳篷。政府不時進行清拆,亦禁止巴人建設房屋,多次向法院上訴無效。

筆者亦曾親身到過希伯崙山地南部,訪問當地的巴人。其中一位牧羊人說:「猶太教不是叫人行善嗎?為什麼把我們趕盡殺絕?」我要問,從舊約聖經可見,希伯崙山地南部有什麼重要的考古遺蹟和歷史?

這是以聖經考古為名,實是侵略巴勒斯坦人土地為實。希伯崙山地南部的情況,見以色列人權組織b'tselem的報導,以及以下的短片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