星期六, 11月 24, 2012

地界石,領土屬誰?

近日中國新版護照惹來不少爭議,都可在新聞網頁上看到。中國新版護照印上台灣、南海等地的風景和地區,引起台、菲、越、印等抗議 。

自古至今,國家民族的領土都是大事。申命記記載以色列人入主迦南之際,律法上說清楚:「在耶和華你的神要賜給你承受為業的地上,不可挪移你鄰舍的地界,因為那是先人立定的」(申命記19:14)。

近東地界
近東鄰國也有類似的律法,赫人律法說:「如果任何人侵犯地界,取了鄰居田地的一畦,被侵犯的地主必要在他的地上,切割四分之一米作為己有。侵犯地界者必要獻一隻羊、十塊麵餅和一瓶...酒,又要再獻田地。」(Hittite Law 168,參169; Roth 1997: 234) 

古巴比倫文代之中,亦有「地界石」(kudurru)。現在考古學界所知,起碼有160件地界石,屬乎於主前十七至十四世紀之間,從這些地界石,史學者可以重整這段時期的歷史,知悉當時分地、領土、稅制、聖殿財務、家族支派關係等。



巴比倫地界石,又稱Michaux Stone
屬公元前十一世紀
(Wikimedia Commons)


芝加哥亞述文字典(Chicago Assyrian Dictionary [CAD], Vol. 8, K, p. 495-6)為kudurru列出類似的定義:(1) 地界石、地界標記;(2) 邊界(線);(3) 地區、領土。學界一般認為這些石碑是放置在土地的邊界,警告「閒人免進」,標明邊界的「地界石」。

Kathryn Slanki在1997年的博士論文,分析了160多件石碑後,指出石碑是放在神殿之中,叫土地得到神明保佑,地權可至永久,應作「樹立的紀念石」(naru, standing stone/monument;有如希伯來文的massebah有點相似),較貼切的譯法是「地權紀念碑」(entitlement monument)。這不是無個學者都認同,這方面仍有待進一步研究,學者一般認為原版石碑放在神廟之中,複製本則放在田地上的邊界。無論怎樣,這些石碑均與地權有關。 

以色列地界
申命記27:17提到當以色列人進入迦南之後,要在以巴路山宣讀律法之中的十二項咒詛,其中一項說:「移動鄰舍地界的,必受咒詛。眾民都要說:阿們。」(另參箴22:28; 23:10)。別人的領土權不但不能輕看,,也是神所關心的事。論到各人在神面前得到的地業,眾人要在神面前宣讀咒詛,十分隆重和嚴肅。

在近東的背景之下,舊約關於地的論述有一特點,就是地與約之間的密切關係。有人說:神應許亞伯拉罕的迦南地是無條件和永遠的,儘管以色列人如何得罪上帝,地的應許必然要應驗,此說認為現代以色列立國便是神應許的應驗。

創世記17:8似乎是這樣說:「我要把你現在寄居的地,就是迦南全地,賜給你和你的後裔,作永遠的產業,我也要作他們的神。」不過,17:9和下文清楚說明:「神又對亞伯拉罕說:你和你世世代代的後裔都要謹守我的約。」「謹守我的約」,顧名思義就是人不能漠視上帝和他的約,無條件地享用神賜的土地。即使是以色列人取得迦南地,人能否享受地和其中的一切,能否在迦南地安居樂業,全靠以色列人對神忠心,服從神的律法。

神應許給以色列人之地,由始到終,都帶有條件。土地的擁有權,不屬於人,而是屬於上帝。迦南地是「恩賜之地」(gift-land),地的應許是帶有約的條件,與其他經文異曲同工,利未記18:24-30說得很白,如果以色列人行迦南人的可憎之事,玷污迦南地的話,「地就把你們吐出去,像吐出了在你們以前的各民族一樣」(利未記18:28; 參利未記20:22-26; 申命記4:25-27)。最後,神的子民在主前586年被擄失去迦南地。

小結
箴言說:「你不可遷移古時的地界;也不可侵佔孤兒的田地。因為他們的救贖主大有能力,他必向你為他們的案件伸冤」(23:10-11)。即使現代以色列歸回巴勒斯坦地,是上帝應許的實現,這必然是帶有約的條件,難道以色列政府在西岸佔領區建設住所,繼續霸佔巴勒斯坦人之地,不是侵佔「孤兒的田地」?倘苦舊約的先知們活在現代以色列,相信他們一定直斥當權的政府和政策,為公義和受屈的人發聲。

聖經信仰的中心課題是「土地」,以致舊約神學家Walter Brueggemann提出,三條軌道貫穿整本舊約聖經:應許之地(land promised)、擁有的地(land possessed),地的失去(land lost)。清楚說明,守約者,可享土地;背約者,必會失去土地,因為神才是地的擁有者。神不只是迦南地的主人,神也是全地之主(出埃及記19:5; 創世記6:11)。

參考資料
  • Brueggemann, Walter. 2002. Land, Revised Edition. Overtures to Biblical Theology. Minneapolis, MN: Augsburg Fortress.
  • Roth, Martha Tobi, Harry A. Hoffner and Piotr Michalowski. 1997. Law Collections from Mesopotamia and Asia Minor, Vol. 6, 2nd ed. Writings from the ancient world. Atlanta, GA: Scholars Press.
  • Slanki, Kathryn E. 1997. A study in the form and function of the Babylonian kudurrus. Harvard University, Ph.D. Dissertation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