星期二, 3月 19, 2013

苦路十四站

兩年前寫過有關耶路撒冷苦路的一篇拙文,討論過耶路撒冷的苦路,起源追溯中世紀十四世紀,現今共分十四站的苦路最後在大約十八世紀時形成,苦路並不符合考古背景,也不全合乎聖經記載。

快到基督教的受難節,教會紛紛籌備受難節崇拜,在此將中世紀苦路十四站連相片列出,紀念受難節,再走走這信心之路。


耶路撒冷舊約苦路各站地圖

第一站:安東尼亞堡:彼拉多審判主耶穌(可15:6-20),現時是一所亞拉伯學校,也是安東尼亞堡遺址所在。



第二站:舖華石處:耶穌背起十架(約19:17)

第三站:十架沉重,主耶穌首次跌倒


第四站:馬利亞遇見耶穌之後跌倒在地


第五站:古利奈人西門被迫為主背負十架(可15:21)


第六站:維羅妮卡為主抹去汗血


這一站是中世紀傳說中一位維羅妮卡Veronica用手巾為苦路上的主抹臉,手巾印上耶穌的形象,拉丁文vera icon,即「真形象」,引伸出Veronica。


第七站:主耶穌第二次跌倒


第八站:主耶穌對耶路撒冷的婦女說話(路23:27-31)


第九站:主耶穌第三次跌倒


第十站:髑髏地:主被剝去衣服(可15:24)


第十一站:髑髏地:主被釘十架(可15:24)


第十二站:髑髏地:主死在十架上(可15:37)


第十三站:髑髏地:主的屍體從十架被取下來(可15:46),之後被放在「塗膏禮之石  」(Stone of unction)之上。




第十四站:髑髏地:主的身體被安葬在亞利馬太人約瑟的新墳墓中(可15:46),現時聖墓堂的中心,圓大廳當中的「小房子」(edicule) 





若按文獻和考古的話,耶穌所行的苦路,應從舊城以西的約帕門以南,現今大衛堡博物館之內的大希律皇宮之處開始,見拙文新苦路。不過,中世紀的苦路歷史悠久,是歷代信徒對耶穌為我們罪人受苦受死而傳留下來的屬靈遺產,它是「信心地理」(geography of faith)。在歷史之中,苦路讓信眾具體地領會神子耶穌為罪人為死所付上的重價。

關於苦傷路文章,參苦路 Via Doloroa新苦路

星期六, 3月 16, 2013

蝗蟲成為以色列餐館菜單

上星期提過三千萬蝗蟲進軍埃及和以色列南部,那篇文章亦指出蝗蟲以古以來都是近東人的食物之一。



因為蝗蟲襲境,以色列餐館的廚師想盡方法,把蝗蟲烹調成美食。



律法書將蝗蟲列為潔淨的食物,利未記11:20-23:

20 凡有翅膀用四足爬行的物,你們都當以為可憎。 
     21 只是有翅膀用四足爬行的物中,有足有腿,在地上跳的,你們還可以喫。
     22 其中有蝗蟲、螞蚱、蟋蟀、與其類;蚱蜢、與其類;這些你們都可以喫。
23 但是有翅膀有四足的爬物,你們都當以為可憎。

經文沒有說明蝗蟲可喫的原因,這可能與以色列未入主迦南之前的曠野生活有關,在曠野之中,以色列人主要食物來源,除了牛羊牲畜之外,仍是偶爾經過的蝗蟲群,就像今天的貝都因遊牧民族一樣[1]。施洗約翰在曠野生存,都是靠蝗蟲和野蜜(馬太福音3:4; 馬可福音1:6)。

[1] 這是Milgrom的意見。見Jacob Milgrom, Leviticus 1-16: A New Translation With Introduction and Commentary, Anchor Yale Bible, vol. 3, 666 (New Haven; London: Yale University Press, 2008).

星期日, 3月 10, 2013

利未記遊戲 Leviticus!

拉比文學稱利未記為「祭司手冊/指引」(the manual/torah for the Priests; torat kohanim [m. Megillah 5:3; m. Menohot 4:3),意義在於,祭司要按利未記的規則和指示來履行祭司在會幕之中的事務,利未記便是用來訓練新祭司的

對現代人來說,利未記是一本非常陌生的書,內容環繞著祭司和祭牲等問題,用心讀也未必立刻會明白。

最近有人介紹一個有趣iPAD遊戲 Leviticus!,你當自己是祭司,在會幕當中屠宰祭牲,但要按律法的規則,只可獻上合乎規格的祭才可屠宰獻上,例如:沒有殘疾的牛,潔淨的動物等。遊戲方法跟「生果忍者」(Fruit Ninja)一樣,切割出現的祭牲或蔬果。







星期三, 3月 06, 2013

三千萬蝗蟲襲埃及

過去一個週末,大批蝗蟲侵襲埃及的開羅和吉薩(Giza)地帶,吉薩正是古十字塔所在之地。專家估計蝗蟲為數三千萬,蝗蟲亦會向以色列南部進軍(見時代雜誌報道)。

在古近東的世界當中,蝗災不屬罕見。所以新舊約聖經都有提到蝗蟲之災,成千上萬的蝗蟲出現時,必然為農業為生的古代社會做成極大的衝擊。

蝗蟲之災是出埃及十災之第八災,摩西對法老說:「4 你若不肯容我的百姓去、明天我要使蝗蟲進入你的境內、 5 遮滿地面、甚至看不見地、並且喫那冰雹所剩的、和田間所長的一切樹木。」(出埃及記十章)


之後,「12 耶和華對摩西說:你向埃及地伸杖,使蝗蟲到埃及地上來,喫地上一切的菜蔬,就是冰雹所剩的。13 摩西就向埃及地伸杖,那一晝一夜,耶和華使東風颳在埃及地上,到了早晨,東風把蝗蟲颳了來。14 蝗蟲上來,落在埃及的四境,甚是利害,以前沒有這樣的,以後也必沒有。15 因為這蝗蟲遮滿地面,甚至地都黑暗了,又喫地上一切的菜蔬,和冰雹所剩樹上的果子。埃及遍地,無論是樹木,是田間的菜蔬,連一點青的也沒有留下。」


這個月底便是猶太人的逾越節,紀念古以色列人出埃及,實是巧合。

蝗災也代表神的審判,在申命記中,摩西警告以色列人,如果他們背約的話:「你帶到田間的種子雖多,收進來的卻少,因為被蝗蟲喫了」(申命記 28:38)。蝗災可以是神的審判,最明顯的例子是約珥書。蝗蟲成群結隊出現,有如將軍帶領的軍隊一樣,所以智者說:「蝗蟲沒有君王,卻能成群列隊出發」(箴言30:27)



埃及蝗災一景


埃及蝗災一景




The Locusts from SourceFlix.com on Vimeo.

但是,蝗蟲含有豐富蛋白質,也是近東古人食糧之一,施洗約翰的日常食物是蝗蟲野蜜(馬可福音1:6; 馬太福音3:4)。

醃製蝗蟲甚至是亞述王的佳餚之一,亞述尼尼微皇宮的石壁圖上,描述兩位臣僕為亞述王奉上美食,左面帶著幾串石榴,右邊帶來幾串蝗蟲[1]:






備註:[1] Layard, Austen Henry, Discoveries in the ruins of Nineveh and Babylon, with travels in Armenia, Kurdistan and the desert, London, John Murray, 1853, p. 288.

星期二, 3月 05, 2013

滾石墓穴-希律家族墓穴 (Herod's Family Tomb)

拙文以四方面討論耶穌墓穴所在之處,到底聖墓堂還是花園塚的位置較具有力考古根據:
  1. 墓穴格式
  2. 出土文物
  3. 地理位置
  4. 初期教會傳統 1, 2

然後筆者作結論,始終聖墓堂為耶穌墓穴的位置是最可靠的,並連繫討論一些相關的聖經,如詩篇118:12之中「匠人所棄的石頭


滾石墓穴

快到受難和復活節,想講多點耶穌墓穴,以致我們閱讀耶穌被埋葬和復活的經文時,可有更豐富的背景。新約四福音書描述耶穌的墓穴時,提到墓門由一塊大石頭擋住,而按福音書的記載,當耶穌復活時,這塊大石被滾過,墓穴是空的。馬可福音15:46說:「(亞利馬太的)約瑟買了細麻布,把耶穌取下來,用細麻布裹好,安放在磐石中鑿出來的墳墓裡,又滾過一塊石頭來擋住墓門。」(參馬太福音27:60;另外兩處描述耶穌被安葬的事[路加福音23:50-56及約翰福音19:38-42]沒有提到墓門有大滾石)。

在第三天耶穌復活時,馬可福音16:3-4記:「3 (婦女們)彼此說:「誰給我們把石頭從墓門滾開呢?」4那石頭原來很大,她們抬頭一看,卻見石頭已經滾開了。」(參馬太福音28:2;路加福音24:2;約翰福音20:1)。


希律家族墓穴

這種滾石墓穴確實在考古發掘當中被發現,其中一個位於耶路撒冷舊城西面的大衛王酒店後面,有一古墓名為「希律家族墓穴」(Herod's Family Tomb)。

古墓是在1892年被發現和發掘的,過往學者將之命名為「希律家族墓穴」,根據來自約瑟夫的著作,他說在主前五年,大希律將最小的弟弟腓羅拉斯(Pheroras),埋葬在耶路撒冷《猶太戰爭1.581》,亦於主前四十三年,將其父安提帕特(Antipater)安葬於耶路撒冷《猶太戰爭1.228》。同時,約瑟夫亦告訴我們耶路撒冷城西的「蛇池」之上(Serpent's Pool;即現在的Birket es-Sultan)有希律的紀念墓。希律自己的墓穴,當然是希律堡(Herodium)。



耶路撒冷附近的古墓

「希律家族墓穴」的格式,屬於第二聖殿墓穴風格,墓穴是由石山鑿出來的,走進墓門是中央內室,週圍有四個小內室,內設長石槽,內室石牆均是精雕大石,墓中亦發現幾個刻有花紋的石棺,考古學家認為這便是約瑟夫之中,希律所建的紀念墓穴,墓穴旁邊的基石可能是當時大墓穴的金字塔式錐塔,代表「生命/靈魂」(nefesh;NEAEHL 2:752),這種錐塔的設計亦可見於其他墓穴。無論這古墓是屬希律家族與否,必是屬於第一世紀的大官或貴族。


前文討論到第一世紀墓穴格式時,已略談耶穌時期墓穴格式的功能,內室是用來預備屍體安葬,或作家屬的哭室。屍體被預備好後,會被安放在旁邊的長石槽(希伯來語叫kokh [單數],或kokhim [眾數]),所以這類第二聖殿時期的墓穴,又稱為kokhim墓穴。以下作參考的墓穴重構圖,可同時安葬四具屍體。屍體安放在長石槽約一年後,屍身便會腐化,家屬便要回到墓穴,推行拾骨禮,將死人骨頭收放在石骨盒(ossuary)內,然後石骨盒被放在墓穴的一角。




現在耶路撒冷剩餘的第一世紀墓穴最多得幾個,而「希律家族墓穴」算是保存得最好的一個,雖然墓門已被封上,不得內進,但墓門外的巨型滾石,直徑約有1/3米(6尺),可想像耶穌的墓穴的情境。



希律家族墓穴


希律家族墓穴


希律家族墓門

馬可福音16:3-4 記載:3(婦女)彼此說:「誰給我們把石頭從墓門滾開呢?」4那石頭原來很大,她們抬頭一看,卻見石頭已經滾開了。



希律家族墓門的巨型滾石

參考資料

  • Macalister, R. A. S. Palestine Exploration Quarterly 33 (1901), 397-402
  • Murphy-O'Connor, Jerome. Holy Land: An Oxford Archaeological Guide, 5th ed. Kindle Edition. Oxford: Oxford University Press, p. 24.
  • NEAEHL = New Encyclopedia of Archaeological Excavations in the Holy Land. Five Volume Set. Edited by E. Stern. Jerusalem, Israel: Israel and Exploration Society & Carta, 1993, 2008.
  • Schick, Conrad. Palestine Exploration Quarterly 24 (1892), 115-120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