聖經考古時期

-20000        古石器時代 Paleolithic / Old Stone Age
以色列地最早的人類文物,人類打獵採食為生。典型遺址:最古老是Ubeidiya (加利利海西南),Nahal Amud 山洞, 迦密山Tabun山洞,Qafzeh,Kebara。

20000-8500    後古石器時代 Epipaleolithic
又稱 Mesolithic。Kebaran時期(20000-10500),Natufian 文化(10500-8500)是後古石器時代末期;Natufian 文化的代表是猶大山地西面 Wadi en-Natuf 的 Shuqba 山洞。氣候較溫和,露天居處,更多採摘野穀物。馴化狗。

8500-4500    新石器時代 Neolithic
又稱 New Stone Age。氣候漸穩定,固定鄉村(耶利哥),耕種開始。羚羊漸減,開始馴養山羊綿(8500-6300)。長距離貿易跡象。初步製造陶瓷(6000)。典型遺址:耶利哥, Horvat Minha/Munhata (加利利湖之南), Atlit-Yam (迦密海岸約400米以外海床)

4500-3500    銅石器時代 Chalcolithic 
又稱 Copper-Stone Age。農村和牧養生活。南地北部有地底下的住處,長方型的建築,開始使用銅,初型的神廟,葬禮使用骨盒(ossuaries)。典型遺址:Teleilat Ghassul (死海東北), 隱基底古廟, Nahal Mishmar, Gilat (南地西面), Azor (近特拉維夫)

3500-2300    青銅器時代早期 Early Bronze Age 
埃及和米索不達米亞出現文字。3000年開始,以色列地出現有城牆城鎮(沿海地區的基色;約旦河谷的Beth Yerah,南地的亞拉得)。神廟和皇宮。與埃及和米索不達米亞貿易帶來文化的影響和交流。典型遺址:南地的亞拉得、加利利海西南的Khirbet Kerak/Beth Yerah。

2300-2000    青銅器時代早期 IV Early Bronze IV
又稱中青銅器時代I Middle Bronze I或中間青銅器時代Intermediate Bronze Age,前青銅時代城鎮中心倒塌。貧窮居處及野營。在較乾地帶遊畜牧生活。山區農業。銅造武器及工具。井墳。

2000-1550    青銅器時代中期 Middle Bronze Age 
族長時期(亞伯拉罕、以撒、雅各),圍牆城鎮再興起,獨立城邦國,字母始於迦南和西乃,開始冶煉青銅(銅和錫混合),希克索斯人(Hyksos)統治下埃及,引進戰馬和戰車。舊巴比倫帝國(Old Babylonian Empire)統治米索不達米亞。以色列族長最後遷徙到埃及。亞摩士一世驅趕希克索斯人(1550),重掌埃及地。典型遺址:埃及尼羅河三角洲的Tell el-Yehudia、耶路撒冷。

1550-1200    青銅器時代後期 Late Bronze Age
以色列人出埃及(1450/1270)。各大小帝國瓜分近東:埃及統冶延伸至迦南地,亞瑪拿書信(Amarna Letters),赫人/希泰人帝國(Hittite Empire),米坦尼帝國(Mitanni Empire),何為人帝國(Hurrian Empire),卡西人帝國(Kassite Empire)統管米索不達米亞南平原的巴比倫地帶。

1200-1000    鐵器時代 I Iron I
以色列人進迦南、士師、撒母耳、掃羅。非利士人(海人)征服沿海地區,字母和鐵器技術擴散。大部份居處沒有城牆。

1000-925      鐵器時代IIA: 聯合王國 Iron Age IIA: The United Monarchy
大衛征服耶路撒冷(1000)。聯合王國。所羅門建第一聖殿(960)。以色列擴展:政治、經濟、地理。南北兩國(930)。城市建有城牆。行政地區(別是巴、夏瑣、米吉多、基色)。

925-720        鐵器時代 IIB:分裂王國 Iron Age IIB: The Divided Monarchy
南北兩國(930)。腓尼基和亞蘭文明高潮。以色列和猶大文明發展。亞述帝國興起。
亞述王提革拉.毗列色攻打以色列(734-732),撒馬利亞淪陷(722),北國十支派流散消亡,外族被遷徙至撒瑪利亞地。

720-586        鐵器時代 IIC:猶大獨守迦南 Iron Age IIC: Judah Alone
南國獨守巴勒斯坦地。西拿基立攻打希西家的猶大國(701)。希西家進行宗教改革,建引水道。先知以賽亞和耶利米事奉。約西亞進行另一度宗教改革(622)。
巴比倫進軍埃及,屬次攻打猶大國。猶大國朝庭在親巴比倫和親埃及兩個政策上搖擺不定。第一次猶大貴族被擄巴比倫(605),第二次猶大貴族被擄巴比倫(598)。

586-539        巴比倫時代:猶大被擄  Babylonian Period: Judah in Exile 
猶大國亡,耶路撒冷全面淪陷,猶大人(特別是精英貴族)被流放到巴比倫(586)。大部份貧窮的猶大平民
餘留在故土。巴比倫將猶大地行政中心北移至便雅憫地的米斯巴(Mizpah)。巴比倫立基大利(Gedaliah)作猶大地總督,即被反巴比倫的猶大人刺殺。巴比倫軍再度毀壞。猶大人於巴比倫被擄約七十年。

539-333        波斯時代 Persian Period
波斯王古列/塞魯士(Cyrus)征服巴比倫(539),統領近東天下。
猶大地成為猶大省(Yehud)。古列作王時被擄猶太人回歸(538)。最早的貨幣出現於巴勒斯坦地,例如:猶大錢幣(Yehud coin)。建立穿梭帝國的公路系統。以斯拉回歸(458),尼西米回歸重建城牆(444)。興建第二聖殿 (515),聖殿漸由大祭司和公會(Great assembly)管理。

333-167        希臘時代早期 Early Hellenistic Period
亞歷山大大帝征服波斯和近東(332)。亞歷山大死(323),天下四分。多利買 (Ptolemy; 320-198)統治埃及,建立多利買王朝希伯來文聖經希臘文翻譯本《七十士譯本》(Septuagint)面世。西流古(Seleucus; 198-64)統治敘利亞,建立西流古王朝。以色列巴勒斯坦地被希臘化,希臘城市普世化,如低加波利(Decapolis),於兩王朝的爭端之中。猶太貴族權力鬥爭(Onias 和 Tobias),猶太元老團(後期成為公會[Sanhedrin])成為政治自主權,猶太信仰的希臘化。

167-37        希臘時代後期 (哈斯莫尼) Late Hellenistic Period (Hasmonean)
Antiochus IV Epiphanes (175-163)意圖將耶路撒冷城希臘化,洗劫耶路撒冷和劫掠聖殿。哈斯莫尼家族(Hasmonean)革命成功(167)。哈斯莫尼再征服耶路撒冷,重獻聖殿(164)。兩約之間文學。哈斯莫尼王朝 (167-63,又稱馬加比Maccabean),猶太人獨立約一百年,直至龐貝攻取耶路撒冷(63)。希律大帝成為羅馬任命的猶大王(40)。

主前37-主後132    羅馬時代早期 (希律朝代,主前37-主後70) Early Roman Period (Herodian, 37 BC – 70 AD)
希律執政(主前37-主後70)。以色列地成為羅馬省份。羅馬文代影響。第二聖殿重修加建(20)。文質上發展,人心動盪期。耶穌出生、傳道並死和復活。希律逝世(4)。羅馬總督本丟(procurator)以該撒利亞Caesarea為基地,統治猶大地(主後6)。第一次猶太人革命(66-70),耶路撒冷聖殿被毀(70),馬撒大淪陷(73)。

132-324        羅馬時代後期 Late Roman Period
Simon Bar Kokhba起義,第二次猶太人革命(132-135)。哈德良攻佔耶路撒冷,興建外邦人羅馬城市Aelia Capitolina (135)。猶大地改名為「巴勒斯坦」。猶太人城市和會堂在加利利興旺時期。Mishnah猶太人口傳法典編纂。戴克里先迫害教會(303-312)。

324-638        拜占庭時代 Byzantine Period 
康斯坦丁開始基督教時期(326)。西羅馬帝國滅亡(476)。猶太教的法典他拉目Talmud。撒瑪利亞起義(529)。波斯人入侵(614)。穆罕默德(570-632)。伊斯蘭教徒在Yarmuk之戰打敗基督教徒(636)。奧馬爾入主耶路撒冷(638)。

638-1099        伊斯蘭時代早期  Early Islamic Period
伍瑪亞德Ummayad, 阿巴斯Abbasid, 法密德Fatimid王朝。伍瑪亞德於大馬士革統治(661-750)。Dome of the Rock 磐石穹頂清真寺(691)、el-Aqsa亞沙清真寺 (715)。阿巴斯於巴格達(750-974)。法密德於北非(975-1171)。卡里發Hakim 毀壞聖墓堂(1009)。卡里發即伊斯蘭教中穆罕默德的繼承人。教會東西大分裂(Great Schism; 1054)。Seljuk Turks 佔據耶路撒冷(1071),阻礙基督徒朝聖,引致教皇Urban二世呼籲十字軍釋放聖地(1095)。

1099-1291    十字軍和Ayyubid時代 Crusader and Ayyubid Period
十字軍佔領耶路撒冷(1099)。五次十字軍進攻聖地。薩拉丁(Saladin)於Horns of Hattin大敗十字軍(1187)。薩拉丁的Ayyubid後人統治埃及與巴勒斯坦(1169-1252)。開羅的Bahri Mamluks馬穆魯克推翻薩拉丁的Ayyubid王朝,開始一連串的戰役,攻取十字軍的最後據點亞柯(Acre/Acco),十字軍於巴勒斯坦地的統治正式告終。

1250-1517    伊斯蘭時代後期(馬穆魯克) Late Islamic (Mamluk) Period
Sultan Baybars統治埃及與巴勒斯坦地。大興土木,伊斯蘭學校和大學。

1517-1917    土耳其奧土曼時代 Ottoman Turkish Period
蘇丹蘇萊曼Sultan Suleiman the Magnificent建築舊城城牆(1536-41)。(蘇丹是某些回教國家統治者的稱號,是舊時土耳其的君主)。農莊和沙漠堡壘。初期聖地探險家,認定某些聖經地點。初期考古探索。伊斯坦堡的奧土曼人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支持德國,成為戰敗國。1869/11 蘇伊士運河開放。國際聯盟League of Nations (1917) 委任英國統治巴勒斯坦地。

1917-1948    英國統治時期 British Mandate
猶太人移民進入巴勒斯坦。設立初期的基布茲kibbutzim (合作農莊)。開始有規模考古發掘工作。因英國偏袒以色列,本地亞拉伯人抗拒英國統治。

1948-        以色列國 State of Israel
聯合國將巴勒斯坦劃分為以色列國和亞拉伯國家(1947/11/29)。以色列獨立戰爭(1948/5/14; 巴勒斯坦人之「浩劫」[Al-Nakba]; 1948/5/15;巴人被種族清洗,750,000巴人成難民)。蘇伊士運河危機(1956)。巴勒斯坦解放組織成立(Palestine Liberation Organization; PLO; 1964/5/29)。

六日戰爭或六日閃電戰,以軍取得西岸、哥蘭高地和西乃半島(1967/6/5-10; 巴勒斯坦人之「浩劫」[Al-Naksa])。以色列開始在佔領區建非法殖民區。埃及敘利亞聯合向以開戰,埃意圖收復西乃,敘意圖取回哥蘭,引發贖罪日戰爭(Yom Kippur War, 1973/10/6-25; 亞拉伯稱「齋月之戰」[Ramadan War];埃及稱「十月戰爭」)。以埃簽署和約(1979/3/26)。以將西乃半島歸還埃及(1982)。第一次黎巴嫩戰爭(以色列對真主黨[Hezbollah]; 1982)。


巴勒斯坦第一次起義(First Intifada; 1987-1993)。波斯灣戰爭(1990-91)。伊拉克導彈 Iraqi Scuds襲擊以色列 (1991)。奧斯陸協議Oslo Accords,成立巴勒斯坦自治區,由亞拉法Yasser Arafat治理(1993/9/13)。以色列約旦簽署和約(1994/7/25)。以色列總理拉賓(Yitzhak Rabin)被右翼錫安激進者Yigal Amir刺殺死亡(1995/11/4)。


巴勒斯坦第二次起義(Second Intifada; 2000-2004)。以色列開始建築隔離圍牆(2002)。第二次黎巴嫩戰爭(以色列對真主黨; 2006)。哈馬斯政黨(Hamas)在加沙得勢,打敗屬PLO法他(Fatah)政黨,引發Fatah-Hamas衝突(2007/6/10-15)。以色列埃及聯合對加沙進行經濟封鎖(blockade),地下墜道成為加沙的生命線。以色列襲加沙鑄鉛行動(Operation Cast Lead; 2008-2009)。以色列襲加沙雲柱行動(Operation Pillar of Cloud/Defense; 2012)。巴勒斯坦成為聯合國「非會員觀察國」(2012/11/29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