顯示包含「聖誕」標籤的文章。顯示所有文章
顯示包含「聖誕」標籤的文章。顯示所有文章

星期六, 12月 23, 2017

伯利恆之星

博士朝見主耶穌,是因為在東方看見主的星。過去,曾有不少許多學者試圖用中西古代的天文學紀錄,來解釋這顆「伯利恆之星」。有學者甚至指出,中國古漢代的天象文獻記載了兩顆異星,均在公元前的 5-4 年間出現[1]:
  • 漢哀帝建平二年二月(公元前五年三月九日至四月六日),彗星出牽牛七十餘日。—〈天文志〉 
  • 漢哀帝建平三年三月己酉,有星孛于河鼓(公元前四年四月二十四日)。—〈哀帝本紀〉 
這些天文學的紀錄相當有趣,巧合地吻合耶穌在大希律死前的 2-3 年。但是,如果我們更了解星的政治意味,可能更理解伯利恆之星的意義。

古人看天象

有史以來,人類對天象的變化甚感興趣。日出日落和月缺月圓均牽引著日常生活(尤其在古代農業社會),而夜空星體的運行,不單引人讚嘆或膜拜,亦與世事相關。當人觀測到異類天象時,更視之為神秒信號,可有吉凶之兆。天體異象的顯現,特別與政權有關,異星可預兆皇帝駕崩在即、政權的交接、新王誕生、或新時代的啟始等。

約瑟夫告訴我們,大希律死期將近時亦有天象的預示:「希律剝奪了這位大祭司馬提亞的職務,又將另一位煽動暴亂的馬提亞和他的同黨們活活燒死。那天晚上是個月蝕之夜」(
《猶太古史》17.6.4 [167])。據天文學者的研究和大部份學者的共識,約瑟夫提及的月蝕之夜,是公元前四年 3 月 13 日。大希律死於耶利哥冬宮,葬於希律堡。[2]



羅馬帝國之星

羅馬帝國的天文紀錄中,有一著名的彗星在公元前 44 年出現。當年三月朱利葉斯凱撒大帝(Julius Caesar)被刺殺身亡之後,凱撒的侄孫屋大維(Octavian)為了贏取效忠凱撒軍人之心、羅馬人民的擁護和勝過政敵馬克·安東尼(Mark Antony),便以紀念凱撒為名,在七月舉行了一系列盛大競賽。

屋大維之所以成功,不但因為他的政治手段合時,也因為競賽期間天現異星。羅馬歷史家蘇埃托尼烏斯(Suetonius)記載,當時盛會舉行之際:「一顆彗星連續七天,大約在十一時之後[大約晚上 5:00-6:15]出現,而這顆彗星相信凱撒之靈,在天上顯現。」[3]。屋大維立即以星作為政治宣傳工具,宣稱這星為凱撒成為神靈,又稱為「朱利葉斯之星」(Julian Star)或「凱撒彗星」(Caesar's Comet)。

公元前 42 年,屋大維把握時機,在羅馬維納斯(Venus)神廟中樹立凱撒銅像,銅像頭上以星為冠。羅馬參議院宣布凱撒大帝為神的兒子(Divi filius, "Son of a god")之後,他在古羅馬廣場建造神聖凱撒大帝廟(Temple of the Divine Julius Caesar)。這座廟建在凱撒火葬遺址之上,也被稱為彗星之廟,這是羅馬唯一的彗星廟[4]。



奧古士督將星冠上凱撒像頭上
公元前 12 年
來源:Paul Zander [5]


左:年輕奧古士督,帶鬍,仍哀悼已死凱撒
頭上銘文:DIVI F ("Son of the Deified")
右:神聖凱撒大帝廟圖像,左方祭壇,位於凱撒光葬之地
(公元前 36 年)。廟橫楣刻文 DIVO IVL,上有八角星 
來源:Wikimedia Commons [6]

彗星出現時,屋大維年僅 18 歲,但對他來說,卻是強大的天象。雖然之後國內發生十多年的內戰,屋大維在公元前 27 年才真正奪得政權,宣告羅馬共和國的結終,羅馬帝國的開始,成為羅馬的第一位皇帝,稱帝為奧古士督(Augustus)。

但是,奧古士督利用凱撒彗星作為他的記號之一,刻有彗星的凱撒錢幣在公元前 44 年便出現,但以後的 20 多年,奧古士督有部份的錢幣刻有凱撒彗星,甚至在自己的頭盔上加上星號,表明他與叔父的神性相連,同為神的兒子。



左:奧古士督頭像,
銘文:凱撒奧古士督(CAESAR AUGUSTUS)
右:八線星,彗星光尾向上,
銘文:神聖朱利葉斯(DIVVS IVLIV[S])
(公元前 19-18 年)
來源:Wikimedia Commons

所以,在羅馬帝國的奧古士督的統治之下,星是帝王的政權記號。

大希律之星

古錢幣常刻有人像或動物作王號,猶太人卻不能接受,所以通常會用其他東西代替,例如:棕樹枝、號角、石榴等。

大希律的錢幣,也有用星作為王號。當然,大希律之前的猶太王也有用星作王號,馬加比王亞歷山大雅拿(Alexander Jannaeus)是其中一個實例,雅拿在公元前 103-76 年作馬加比王朝的君王,他的錢幣使用希臘船錨和八角星作記號。


亞歷山大雅拿錢幣
來源:Wikipedia Commons

一些大希律的錢幣,明顯刻上頭盔作王號,頭盔上有星。幣上的頭盔,可能是大希律的個人頭盔[7],代表著他的戰績,打敗所有的政敵,成為羅馬委任的猶太人的王。

大希律的錢幣
頭盔和護面頰,上方兩旁是棕樹枝,盔上有星

大希律曾在羅馬受教育,深受羅馬政治和文化所影響,他肯定知道奧古士督和凱撒之星的故事,深明星在羅馬政治上的重要性。故此,他成為羅馬帝國下的猶太王,建立親羅馬的猶太人社會,自然亦會模仿奧古士督的政治宣傳方法。

在這樣的古代天文背景之下,馬太福音聖誕故事記東方博士觀察到主的星,特來朝拜新生王,政治意味非常濃厚,不是現代人想的童話故事。這顆東方之星的出現,不只是預告新猶太王的來臨,也充滿著政治的顛覆性,主耶穌的誕生,正是挑戰大希律(和他背後的羅馬帝國)的權柄。怪不得,希律聽聞星得出現,便大為不安。主的星出現,代表著希律政權快要廢去,新的天國臨近。


主誕堂的伯利恆之星
星有 14 角,代表耶穌家譜的 14 代格式
14 也是大衛的王號數目
來源:Wikipedia Commons

耶穌才配稱為「王」,而他取得「天上地下所有權柄」的方法,不是靠武力和戰爭,而是靠犧牲,死在十字架上,三天後復活,以恩典救贖萬邦,治理萬民,建立普世天國。

備註:

[1] 蘇漢宗譯註.伯利恆之星(The Star of Bethlehem)
[2] 其他天文學者提出異議,指出公元前 1 年才是這星的出現之年。這樣,初世紀的歷史學家在計算耶穌出生的,相當準確。“Herod’s Death, Jesus’ Birth and a Lunar Eclipse,” Bible History Daily, Biblical Archaeology Society, Oct 7, 2017.
[3] Suetonius, 
Life of Julius Caesar 88.
[4] Pliny the Elder, Natural History, 2.23.
[5] Zander, Paul. 1988. The Power of Images in the Age of Augustus. Ann Arbor, MI: University of Michigan, p. 34, Fig. 25a.
[6] 
Zander, Paul. 1988. The Power of Images in the Age of Augustus. Ann Arbor, MI: University of Michigan, p. 34, Fig. 26
[7] Ariel, Donald T. and Jean-Philippe Fontanille. 2012. The Coins of Herod. Leiden; Boston: Brill, p. 109.

參考資料:

  • Wacks, Mel. 1976. Handbook of Biblical Numismatics. Israel Numismatic Service. 
  • Ariel, Donald T. and Jean-Philippe Fontanille. 2012. The Coins of Herod. Leiden; Boston: Brill. 
  • Zander, Paul. 1988. The Power of Images in the Age of Augustus. Ann Arbor, MI: University of Michigan. 
  • Herod’s Death, Jesus’ Birth and a Lunar Eclipse,” Bible History Daily, Biblical Archaeology Society, Oct 7, 2017.

星期六, 12月 24, 2016

東方「博士」來朝拜耶穌

馬太福音記述,耶穌在猶太的伯利恆降生後大約兩年,幾個博士從東方來到耶路撒冷,尋訪朝拜他。這幾位博士是什麼人?中文聖經翻譯作「博士」或「占星家」,英文有時作 Magi 或較通用的 wise men,希臘文是 Magos (眾數是 Magoi)。中文的「占星家」更為達意,指星象學家、解夢、解天文地理異象的學者。他們是從「東方」來的,可能是米索不達米亞,或者是亞拉伯地帶。



「占星家」或「博士」是舊約熟識的人物。以色列人被擄到巴比倫時,但以理和朋友被帶到巴比倫的宮廷裡:「3王吩咐他的太監長亞施毗拿說:"你要從以色列人中,把一些王室的後裔和貴族帶進來; 4 這些年輕人必須沒有殘疾、英俊、足智多才、有高度學習能力、明察事理,而且他們必須有能力可以在王宮裡工作。你要教他們學習迦勒底的文學和語言"」(但以理 1)。但以理被擄到異鄉,被迫進行巴比倫的「博士」訓練,「學習迦勒底的文學和語言」。

迦勒底的文學指什麼?多年近東考古研究,出土了不少古巴比倫占卜文學,有些解天文萬象、有些解讀祭物內臟特徵、有的解夢、有的觀察油在水面的形狀等等。這些占卜的條文,都有類似的格式:「如果〔發生這樣的現象〕,就會有〔這樣的後果〕」。以下是一些例子:

  • 如果日月在第十六日同時出現,敵人必攻打這地,敵人必踐踏此地。
  • 如果他(在夢中)吃人肉,他便會發財。
  • 如果他(在夢中)將尿倒進井內,他必損失物業。
  • 如果他(在夢中)遇上一隻豬,他必會生兒子,他心裡必有平安。[1]

公元前十九/十八世紀,
瑪里(Mari)皇宮出土的肝占卜陶造模型

到了公元前十世紀開始,巴比倫人在天象的占計上,發展得更完備。在天象的記錄之中,巴比倫哲士列出一年十二個月之中,每個月出現的三顆星,共三十六星[2]。不過,近東學者 Horowitz 認為,巴比倫星學三十六星的冒現,大體上不是近東天象的事實,而是屬神學性表述,是完美之年的天象,甚至是創世之第一年(creation year)。[3]

對現代人來說,可能有點提笑皆非。然而,吉凶宜忌,人之常情,等於民間迷信,通聖、命理、占卜、星座等。對聖經一直都反對這些迷信,因為人不是自己觀察可以控制將來,而是神親自啟示,差派先知代言人,神是說話的神。連但以理在巴比倫王面前宣告:「27 但以理在王面前回答說:「王所問的那奧祕事,哲士、用法術的、術士、觀兆的都不能告訴王,28 只有一位在天上的上帝能顯明奧祕的事。他已將日後必有的事指示尼布甲尼撒王。。。」(但以理書2)

所以,大希律知道大衛之星出現,他就召集所有的祭司長和文士,所謂聖經專家,神學博士。他們異口同聲,新生王必生在猶大地的伯利恆。來敬拜耶穌的第一群人,應當是這些猶太人「博士」,他們熟解聖經,在地理上還在最相近伯利恆的耶路撒冷。

誰知,第一班來敬拜新生王的人,居然遠道從東方來的巴比倫哲士,一群與聖約完全無關的外邦人。這是馬太聖誕故事其中一件最諷刺的事!

你是否熟解聖經,甚至聽解經津津樂道,但卻沒有親身敬拜神的人?

備註:
[1] 更多例子,見 Ann K. Guinan. "Mesopotamian Omens" in: Hallo, William W., and K. Lawson Younger. The Context of Scripture. Leiden;  New York: Brill, 1997–, 1.120。對近東各類占卜學的研究,可參考:Cryer, Frederick H. Divination in Ancient Israel and Its Near Eastern Environment: A Socio-historical Investigation. Sheffield, England: JSOT Press, 1994.

[2] Van Der Waerden, B. L. "Babylonian Astronomy. II. The Thirty-Six Stars." Journal of Near Eastern Studies 8, no. 1 (1949): 6-26. 

[3] Horowitz , W. 2012. Astrolabes, Babylonian. In The Encyclopedia of Ancient History. Wiley InterScience (Online service), and Roger S. Bagnall. Malden, MA: Wiley-Blackwell, 2012. 

星期四, 12月 10, 2015

曾經,衪也是「難民」

近日最熱門國際新聞,均環繞著戰爭和難民問題。成千上萬的難民,為了逃離戰亂,投奔怒海。
伊拉克難民,走過沙漠

位於法國北面海港 Calais 是法國最大的難民營,被困難民人數約六千,人稱這難民營 「森林」(jungle),塞滿了大大小小的帳篷,充斥著垃圾及污水。冬季來到,難民缺乏物資、禦寒衣物、食水和食物。難民大多來自中東,均想逃離家鄉的戰亂。



法國Calais,難民自繪難民營地圖 [1]

舊約中的「難民」

今天的難民,有如聖經常提到的「客旅」和「寄居」。「客旅」和「寄居」等字,在舊約聖經出現近百多次。以色列民曾在異地埃及寄居,被奴役苦待,印象深刻。同時,迦南地有寄居者,是社會常見現象。

以色列的祖宗亞伯拉罕,也自稱是「外人」或「寄居的」。創世記 23 章的情節,把亞伯拉罕在迦南作寄居的無助感,表露無遺。當撒拉死後,亞伯拉罕要求當地迦南人出售土地作墳墓。


創世記 23.3-4 記述:3 後來亞伯拉罕從死人面前起來,對赫人說:4 「我在你們中間是外人,是寄居的。求你們在這裏給我一塊地,我好埋葬我的死人,使她不在我眼前。」


亞伯拉罕是 「寄居的」,不能買土地,必須遵循當時迦南地的規矩,無倚無靠,若是沒有當地長老地主的準許,連墳地也不能使用。[2]


摩西律法多次訓導以色列人,要善待客旅和寄居者。即使以色列人入主迦南地之後,理應可落地生根,享受地主的生活,但神卻吩咐他們要永作客旅,因為神才擁有土地的永久業權。


利未記 25:23-24 23地不可永賣,因為地是我的;你們在我面前是客旅,是寄居的。24 在你們所得為業的全地,也要准人將地贖回(參代上29:15; 詩39:12; 119:19)。


「寄居的」亦常與「孤兒」、「寡婦」和「奴僕」並列在一起,指社會無倚無靠的弱勢群體。關於以色列人應怎樣看待這些弱勢群體,最明顯一處,就是申命記 24:17-22:


17 「你不可向寄居的和孤兒屈枉正直,也不可拿寡婦的衣裳作當頭。18 要記念你在埃及作過奴僕。耶和華-你的上帝從那裏將你救贖,所以我吩咐你這樣行。19 「你在田間收割莊稼,若忘下一捆,不可回去再取,要留給寄居的與孤兒寡婦。這樣,耶和華-你上帝必在你手裏所辦的一切事上賜福與你。20 你打橄欖樹,枝上剩下的,不可再打;要留給寄居的與孤兒寡婦。21 你摘葡萄園的葡萄,所剩下的,不可再摘;要留給寄居的與孤兒寡婦。22 你也要記念你在埃及地作過奴僕,所以我吩咐你這樣行。


原文「留給」亦帶著「屬於」之意。換言之,你不可取去田間收割忘下的一梱,不可摘剩下的果實,不只純粹為了可憐寄居和窮人;在上主眼中,那忘下的一梱、樹上剩下的果子,本「屬於」寄居的孤兒寡婦。


新約中的「難民」

翻開新約的首頁,耶穌誕生的記述也很像一個「難民」的故事。當大希律王知道被東方博士戲弄後,大怒下令斬殺伯利恆兩歲之下的小孩。馬太福音二章記:

...有主的使者向約瑟夢中顯現,說:「起來!帶著小孩子同他母親逃往埃及,住在那裏,等我吩咐你;因為希律必尋找小孩子,要除滅他。」14 約瑟就起來,夜間帶著小孩子和他母親往埃及去,15 住在那裏,直到希律死了。這是要應驗主藉先知所說的話,說:「我從埃及召出我的兒子來。」


現在,不談耶穌出埃及等神學意義,或其他大希律王的背景(見拙文<聖誕節故事:大希律王 vs 小孩耶穌><大希律,希律堡,馬太福音的「聖誕故事」>)。馬太只用一節經文 2:14 交待約瑟一家走難的過程,但是當中要走的路至少 120 公里 (75 英里)。古時,在平原上每天走路約 24-32 公里 (15-20 英里) [3]。約瑟帶著妻子小孩逃難,只少要不停走三四天路,加上要逃避希律的追殺,深夜急趕起行,又要經過西乃沙漠,更不容易。



雖然在耶穌出生的年代(約主前6-4年間),巴勒斯坦猶太地和埃及已在羅馬帝國的統計之下,但是仍屬不同行政區。猶太地由羅馬委任大希律作「藩屬王」(client-king),替羅馬控制猶太人;而埃及由羅馬直接指派的總督(prefect)管理。約瑟和馬利亞帶著小孩耶穌走難時,也要「過境」。

有史以來,埃及和巴勒斯坦是兩個領域,之間西乃半島有如過度地段。例如,古時埃及的新王國時代(公元前16-11世紀),西乃半島北岸已建築了一系列的兵寨,用來控制人口進出 [4]。


羅馬時期的西乃海岸,進埃及路上也有邊境羅馬兵寨把守,法國考古學家亦在古道上發現一些古羅馬兵營的遺跡。Tell el-Herr 土丘上的兵營,考古歷史長達千年,由主前五世紀波斯帝國,直到主後六世紀拜占庭時代之間,只少有四個不同時期的兵營重重疊疊地建在土丘上。兵營成正方型,每邊最長約125米。



Tell el-Herr 早期羅馬兵營 (插圖 tour ptolemaique) [5]

約瑟、馬利亞帶著耶穌,也要經過類似兵營,取得「過境」批准,才能進埃及避難。雖然我們不知道約瑟一家在埃及那裡棲身,但是在尼羅河三角洲已有猶太人社群聚居,或許他們一家就在這些猶太人社群中暫居,至少有兩年時間。直到大希律死後,以為可以回到猶太,誰知大希律之子亞基老作猶太王,又被迫遷徙到加利利的拿撒勒。


新約第一位難民或寄居者,想不到是主耶穌自己 [6]。聖誕將到,如果耶穌今天降生,他必定會認同我們世界當中的難民。



敘利亞土耳其邊境難民營
母親抱著小孩 (2015 年 1 月 10 日)
Photo by Khalil Ashawi/Reuters


備註:
[1] “What Do Survivors of War Have to Do to Live in Peace?: Voices from France's Largest Refugee Camp,” Democracy Now! Dec 9, 2015, www.democracynow.org/2015/12/9/what_do_survivors_of_war_have, 26:40.

[2] Nahum Sarna. 1989. Genesis: JPS Torah Commentary. Philadelphia: Jewish Publication Society, p. 156.


[3] Lionel Casson. 1974. Travel in the Ancient World. London: George Allen & Unwin, 189.


[4] Morris, Ellen F. 2005. The Architecture of Imperialism: Military Bases and the Evolution of Foreign Policy in Egypt’s New Kingdom. Probleme der Ägyptologie 22, Leiden.


[5] Valbelle Dominique. 1998. Les garnisons de Migdol (Tell el-Herr) de l'époque achéménide au Bas-Empire: état de la question en 1998. In: Comptes rendus des séances de l'Académie des Inscriptions et Belles-Lettres, 142ᵉ année, N. 3, 1998. pp.799-817, p. 800.


[6] Hoffmeier, James K. 2009. The Immigration Crisis: Immigrants, Aliens, and the Bible. Wheaton, IL: Crossway, chapter 8. 

星期一, 12月 24, 2012

聖誕節故事:大希律王 vs 小孩耶穌

馬太福音第二章的聖誕故事,提到一位希律王(Herod the king)。在這個熟識的聖經故事之中,東方幾個博士,因看見生下來作猶太人之王的星,特來朝拜耶穌。誰知來到耶路撒冷的皇宮,才知道這位王不是生在耶路撒冷的皇宮,而是生在小城伯利恆。大希律和耶路撒冷全城的人都心裡不安,因為若真正猶太人的王出現,他便不能作王了,所以下令屠殺所有在伯利恆兩歲以下的男嬰。這位暴君,又稱為大希律(Herod the Great),到底來自何方?

希律背景
大希律的父親安提帕特(Antipater)是以東人,以東在馬加比王朝時期被猶太人所統治,以東人被迫改信猶太教。所以,按種族來說,希律本是以東人,按宗教來說,頂多是半個猶太人。

大希律生於約主前73年,那時正是馬加比王朝晚年(馬加比王朝在巴勒斯坦地統治了約一百年,公元前167-63年),雖然馬加比王朝曾一度使猶太人享受自主獨立,但到了晚年,王朝家族腐敗,明爭暗鬥,使巴勒斯坦地陷入內戰 ,形成權力真空,讓羅馬帝國親機可乘,速成國家衰亡。最後於主前63年,羅馬將軍龐貝(Pompey)佔領了耶路撒冷,控制整個巴勒斯坦地。 希律之父安提帕特一向懂得玩政治遊戲,取信於羅馬政權。當然有其父必有其子,希律本身也曉得討好羅馬。

長話短說,到了公元前37年,在羅馬軍隊的支援下,希律奪得猶大地和耶路撒冷,深得羅馬皇帝亞古士督(Augustus;又稱屋大維Octavian)的歡心,他建立了極度親羅馬的政權,作猶太地的王,直到公元前4年。

希律偉大的建築
老實說,希律的確配得稱為「大希律」,不但因為他使用強權維持巴勒斯坦地的秩序,與其父親安提帕特一樣機靈,懂得怎樣討好羅馬和處理國事,更重要的是,希律是一位偉大的建築師,在任時期,大興土木,建設甚多。在巴勒斯坦地之外,希律在至少13個地點建設。在巴勒斯坦地之內,希律在多過20個地點興建不同的設施。

最著名的當然是加建耶路撒冷的聖殿(即第二聖殿)。根據約瑟夫的記載,聖殿加建的工程始於主前23-22年,到了耶穌潔淨聖殿的時候,工程已進行了46年(約翰福音2:20),整個王程到了大約主後63年才告終,距離聖殿被燒毀只得7年時間。這座聖殿比所羅門王的還輝煌,共佔35英畝土地。初世紀的拉比對此讚口不絕,曾說:「未曾目睹希律聖殿的人,未曾體會什麼是美」(b. Baba Bathra 4a) 。華美的聖殿將耶路撒冷城搖身一變成為國際都會,城西更有希律王宮,聖殿山西北建有大型兵營安東尼亞堡。

除了耶路撒冷之外,希律在巴勒斯坦地還有不少全新建設或加建工程:

  1. 撒馬利亞(Sebaste):希律將之加建,改名作士巴斯度士(希臘文Sebastos=拉丁文Augustus亞古士督)
  2. 該撒利亞海港(Caesarea Maritima):希律將這個本身寂寂無名的地中海小漁港(Strato's Tower),演變成當地最大的人工海港,為提供食水,建設長引水道。另外,該撒利亞更設有劇場、跑馬場和亞古士督神廟,成為當時地中海的拉斯維加斯。
  3. 馬撒大(Masada):位於死海西部曠野山上,山上的北崖建有三層華美皇宮,山上西面是另一座皇宮,馬撒大山上有游泳池、蒸氣浴室、貯水庫和引水道,更設有龐大貯物室。馬撒大最出名的地方,當然是在主後73年,成為猶太人反羅馬的最後一個基地;
  4. 希律堡 (Herodium),位於伯利恆附近,守著希律領土的東南邊。希律堡亦設有游泳池、蒸氣浴室、貯水庫等,也是希律自己墓地的所在;
  5. 耶利哥(Jericho):皇宮內亦設有蒸氣浴室、劇場和花園等;
  6. 馬加拉斯(Machaerus):位於約旦河東的高原之上,也就是後來希律安提阿(Herod Antipas; 大希律其中一個兒子,在大希律死後管轄加利利省和約旦河東的比利亞省)將施洗約翰斬頭的皇宮(見約瑟夫《猶太古史》Antiquities of Jews 18.5.2 [116-119])
  7. 其他:塞浦斯(Cypros)、亞歷山大堡(Alexandrium)、該撒利亞腓立比(Caesarea Philippi,或巴尼亞[Pania])、安提帕特城(Antipatris)、希伯崙(Hebron)、哈拉基勒斯(Hyrcanus)。

以上只是希律建立的一些顯明例子,他所下令建築的,多不勝數,所以考古學家認同,大希律是現代時期之前,最偉大的建築家。希律對羅馬文化的崇尚有加,不但於巴勒斯坦地之外有建設(如雅典),更在自己的領土之上大興土木,不遺餘力地將猶太人的地方羅馬。不但如此,以上好幾個地方,都坐立於希律領土的東南面,為羅馬鎮守著東防線。



(希律堡 Herodium) 


 (希律堡 Herodium 山頂,東塔) 


(馬撒大北山崖的三層皇宮) 


(以色列博物館的第二聖殿模型)


(以色列博物館的第二聖殿模型)

但希律不是因為偉大建築而流芳百世,而是因他生性嫉妒,經常猜疑旁人而臭名遠播,對異見者格殺勿論。希律就是如此殘暴之君,所以差不多四百年之後,Macrobius (主後395-423)諷刺地寫道,當亞古士督聽聞希律屠殺伯利恆的男嬰之後,便說:「做希律的豬,還比做他的兒子好得多!」 雖是寫於後世,這句話形容希律非常貼切。

大希律對小耶穌
馬太福音 2:16記著說:「希律見自己被博士愚弄,就大大發怒,差人將伯利恆城裡,並四境所有的男孩,照著他向博士仔細查問的時候,凡兩歲以內的,都殺盡了。」雖然沒有經外文獻証明希律屠宰伯利恆小孩一事,但是按背景所認知的希律,不難想像。

可是,希律有多大的權力,也不能除滅一個小孩耶穌。不但如此,希律也被東方來的博士愚弄,這些本是外人,並不熟識本地的道路,卻得到主指示,從別的路安全回鄉!按照巴勒斯坦地的地理,博士沒有按原路歸家,即從伯利恆回到北面耶路撒冷,他們走的「別的路」理應是從伯利恆往東南走到猶大曠野的隱基底,再向東逃走。

馬太福音道出一個真理,真正掌權的,不是那位高高在上的大希律,居然是一位手無寸鐵的嬰孩耶穌。聖誕節道出同一個事實,以信心的眼睛穿越現實背後的真相,就是那不能看見的神始終掌權。到了馬太福音的結束,這位主耶穌,生下來作猶太人的王,卻甘願死在十架上,死時卻被稱為「猶太人的王」,當耶穌在十架上時,「在他頭以上,安一個牌子,寫著他的罪狀,說:這是猶太人的王耶穌」(馬太福音27:37)。但他卻死而復活,擁有「天上地下所有的權柄」(馬太福音28:18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