星期四, 2月 14, 2013

以古埃及情歌讀雅歌

這星期是情人佳節,講講愛情最合宜。舊約聖經之中,刻劃愛情和性愛最淋漓盡致的,莫過於雅歌。雅歌其實是愛情詩歌選集,是「歌中之雅歌」(雅歌1:1),表達男女之間愛情的精髓。霍斯(Michael Fox)說:雅歌中的愛情是「沒有意識到墮落的愛情」("a love unconscious of any Fall") (Fox 1985: xxv)。

古埃及情歌

可與雅歌雙題並論的近東文學,便是古埃及的愛情詩歌,這些主要的古埃及愛情詩歌,出自不同古蒲草紙,主要文本包括:
  1. 蒲草紙哈里斯500 (Papyrus Harris 500),屬古埃及第十九王朝時期 
  2. 開羅愛歌(Cairo Love Songs),屬古埃及第十九或廿王朝
  3. 都靈愛歌(Turin Love Song),屬古埃及第廿王朝
  4. 蒲草紙契斯特貝蒂 I (Papyrus Chester Beatty I),屬古埃及第廿王朝

這些文本所屬時期都是古埃及新王國的蘭塞時期,即十九至廿王朝(即主前1295-1069年)。霍斯把這些文本集合、編碼和翻譯(Fox 1985)。古埃及的情歌和雅歌所關注的課題,都是人間的性與愛,但是古埃及情歌文獻之所以重要,是因這是古近東留下來唯一的情歌(Fox 1985: xxii)。我嘗試將某些古埃及情歌,以中文意譯出來。 


蒲草紙哈里斯500,B14,女:

A 鴿子聲音叫著說:
「天已破曉,
你打算何時回家?」
B 鳥兒呀!靜默!
你們在取笑(?)我。
我在他(愛人)的臥室,尋到我愛人(兄),
我心極其快慰。
C 我倆彼此誓言:
「我永不離開你。
我手牽著你手,
我在漫步,
我你一起,
(於)每處愉快之境.」
D 他看我為女子中最美的,
也不傷我心。

開羅愛歌,21B,男:

A 假如我是洗衣工人,
(洗刷)我妹子的麻衣
即使只有一個月!
B 我必會得力,
抓著(她的)衣裳,
就是觸摸她身(的衣裳)。
C 因我洗去膏油,
就是她頭巾上的(膏油)
然後擦我身
就是用她身上脫下的衣裳(擦我身),
她...
D 哦,我必歡喜快樂,
體力充沛!

蒲草紙契斯特貝蒂 I,31,男:

A 我的妹子何等孤單,因沒有女子像她;
她比其他女子更美。
B 看啊!她像天狼星[1]上升,
正在好年頭之始:
發出星光,甚為寶貴,肌膚雪白,
她可愛雙眼凝視著。
C 她說話時,嘴唇甜美:
卻不多言。
頸項長長,雙乳雪白,
秀髮如真的青金石。
D 她的臂彎,比黃金更貴,
她指頭像蓮花,
臀豐滿,腰纖細,
美腿帶著她的豔麗。
她在美中步履姗姗,
她以懷抱俘虜我心,

這些古埃及情歌有幾點特色:

  1. 詩歌內容大體上是「俗氣」(secular),絕少提及神明和宗教等事;
  2. 詩歌刻劃男女之間傾慕之情,如詩如畫,甚至用詞和意景可以十分露骨;
  3. 詩歌會分男女聲,彼此對唱

以古埃及情歌解讀雅歌


讀完古埃及的情歌,再讀雅歌,便知道描述愛情的手法和意景,十分相似,例如:

雅歌 4:1 我的佳偶,你甚美麗!
你甚美麗!你的眼在帕子內好像鴿子眼。
你的頭髮如同山羊群臥在基列山旁...
4:5 你的兩乳好像百合花中吃草的一對小鹿,
就是母鹿雙生的。
4:6 我要往沒藥山和乳香岡去,
直等到天起涼風、日影飛去的時候回來。
4:7 我的佳偶,你全然美麗,毫無瑕疵!

再者,有時近東的背景,亦可以有助了解經文的細節。例如,雅歌1:9當中,男稱讚女說:「我的佳偶,我將你比法老車上套的駿馬。」駿馬,原文是雌馬或母馬,這節應翻譯成:「我的佳偶,我將你比作法老眾馬車之中的一匹雌馬

為什麼將愛人形容為戰場上法老眾馬車之中的雌馬?原來背後有個故事,話說在埃及的新王國時代
,位於現在敘利亞米坦尼帝國(Mitanni)勢力大,帶領迦南地的眾王反叛埃及。在主前1457年,圖特摩斯三世(Thutmose III)北伐迦南地攻打米吉多,率領迦南人背叛埃及的加底斯王子放出一隻雌馬,奔馳進入法老戰車中的雄馬之中(拉動戰車的當然是雄馬[2]),意圖使一眾雄馬追趕那隻雌馬,使戰車陣腳大亂。在千鈞一髮之際,埃及士兵亞曼立克(Amenemheb)下戰車拔劍將雌馬殺死,使軍馬不致亂成一團!(Pope 1970: 59)[3]


米吉多
(Wikimedia Commons)

(埃及南面的阿布辛貝神廟,
蘭塞二世在主前1274年攻打加底斯戰圖,
英勇法老,駕駛戰車,闖入敵方戰陣)

男說:愛人像雌馬,令男人神魂顛倒,顯出心中的愛人可有一笑傾城之威力!事實上,雅歌的重點之一,正是愛情的威力,到了8:7「因為愛情如死之堅強,嫉恨如陰間之殘忍,所發的電光,是火焰的電光,是耶和華的烈焰。愛情,眾水不能息滅,大水也不能淹沒,若有人拿家中所有的財寶要換愛情,就全被藐視」。


世間上什麼可換取愛情?正因愛情有如此威力,雅歌當中常出現的短副歌,顯出作者的用意:「耶路撒冷的眾女子阿!我囑咐你們,不要驚動,不要叫醒我所親愛的,等他自己情願」(2:7; 3:5; 5:8; 8:4; Sparks 2008: 284-286)。不論短副歌的文學作用是什麼,主要含意都不太含糊,作者有如智者一樣,對愛情初哥或沒有經驗的以色列女子說話,叫她們知道愛情雖然美麗,吸引力大,但殺傷力也大,請小心處理(Longman 2001: 155-156),情願耐心凡等待,不要驚動它(Sparks 2008: 289)。


除了講「我愛你」之外,可以對愛人說:「我的佳偶,你好比法老戰車之間的雌馬」(雅歌1:9)!

備註:

[1] 天狼星,Sothis/Sirius,出現的時間正是尼羅河上漲,帶來大地生機之時。
[2] Yigael Yadin. 1963. The Art of Warfare in Bible LandsNew York, Toronto, London.
[3] 此事記錄於亞曼立克的墓穴之中,見James H. Breasted, Ancient Records of Egypt, Vol. II (Chicago, 1906), par. 589, p. 233:「加底斯王子在陣前派出一匹雌馬,使牠闖入軍隊之中。我下車追趕牠,用我的劍,剖開牠的肚腹;切斷了牠的尾巴,將它交在王面前;(眾軍為此)感恩神明!神明賜我快樂,快樂充滿我身,又有歡呼,神明賦予我四肢。」

參考資料

  • Fox, Michael V. 1985. The Song of Songs: Ancient Egyptian Love Songs. Madison, WI: University of Wisconsin.
  • Longman, Tremper. 2001. Song of Songs. NICOT. Grand Rapids, MI: Eerdmans.
  • Marvin H. Pope. 1970. "A Mare in Pharaoh's Chariotry," Bulletin of the American Schools of Oriental Research, No. 200, Anniversary Issue in Honor of William F. Albright, Dec., pp. 56-61.
  • Sparks, Kenton L. 2008. “The Song of Songs: Wisdom for Young Jewish Women.” Catholic Biblical Quarterly 70:277-299.

星期二, 1月 29, 2013

母子平安-生仔也要用磚頭

最近正在整理一些創世記和出埃及記的考古背景資料,重溫過往接觸過的一些古發現,又這些發現怎樣幫助我們了解經文。

重讀出埃及記1章,一位新的法老王,因以色列人生養眾多,怕他們將來反叛埃及的統治,不但苦害以色列人,使他們建造兩座積貨城(比東和蘭塞),更下令殺害希伯來男嬰。法老便對兩位收生婆說:「你們為希伯來婦人收生,看他們臨盆的時候,若是男孩,就把他殺了,若是女孩,就留他存活」(出埃及記1:16)。「臨盆」,希伯來原文הָאָבְנָיִם,是「兩塊磚」或「雙磚」,在舊約只出現兩次,另一處是耶利米書18:3[1] 。以前一直未有考古資料,引致解經家不同的猜測[2]。


2002年,賓夕法尼亞州大學的考古學家在埃及的阿拜多斯城(Abydos)南面,發掘屬中王國(Middle Kingdom; 主前2055-1650年)的市鎮Wah-Sut,鎮長住宅之中(發掘者稱Building A)[3],出土了一塊特別的泥磚,長35厘米,闊17厘米,因為泥磚面部已腐化,原本厚度不詳,估計約13厘米[4]。磚底油上彩圖,仍隱約看到剛分娩的母親,坐在椅上,手抱著剛出生的男嬰。母親前後各有一位服事她的女人,前面的一位蹲著,手臂伸出,像是接生的姿勢,背後一位雙手放在母親的肩上,安慰和支持母親。圖像整體結合了母親分婉過程,由前後兩位「接生婦」協助,到成功誕下嬰孩,抱在懷中。



阿拜多斯分婉磚
來源:Wegner 2009: 449, Figure 1

三位女士衣著、打扮均相同,母親前後兩位顯然是古代接生婦。彩圖兩則各有埃及生育女神哈索爾(Hathor)[5],形象是牛面、牛角和牛耳,立在樹幹上。圖像有意將三位女士與兩旁的哈索爾女神作比較,因為哈索爾是每天誕下太陽的女神,

磚的各面均繪上驅邪形象,部份圖象雖已被侵蝕,仍可看到手執蛇的女神像、河馬、獅類動物、蛇、響尾蛇、狒狒、跌在地上的人頭(表達得勝威脅)、貓等,這些都是古埃及法術magic和符咒(spell)常見的圖像。這塊磚是視像符咒(visual spell),加上其他口述符咒(verbal spell),功能是保佑孕婦成功分婉的工具。


因為這磚有分婉功用,所以考古學家稱之為「阿拜多斯分婉磚」(Abydos Birth Brick),生育與磚塊拉上關係,亦可見於埃及其他文獻。例如:《死亡之書》(Book of the Dead)第125章的圖畫上可以找到,兩塊有女人頭的磚頭,表達人死後的重生,這塊女人頭的磚稱為Meskhenet Brick [6]。


除了保佑和驅邪之外,分婉磚實際上是怎樣用的?從埃及其他的圖像可見,孕婦蹲著分婉,兩膝跪在磚頭上,磚頭實際上是將孕婦升高一點,接生婦可以在孕婦下面接出生的嬰孩。有些人認為孕婦只用兩塊磚來生產,但在埃及文獻當中(由舊王國[Old Kingdom]直到主後科普特時期[Coptic]),常提到「四塊Meskhenets」,所以普遍來說,生育時要用四塊磚頭,左面兩塊,右面兩塊,將孕婦升高,以便收生婦可接到出生的嬰孩 [7]。



這種分婉方法,仍可在中東某些較保守的地方遇到:


此外,分婉磚除了用來承起產婦之外,亦可放在一起,成為小泥磚床,暫作安放嬰孩的地方[8]。 所以,分婉磚帶有實際和宗教的用途,使母子平安。這塊分婉磚不但在市長的住所之內找到,磚上亦有彩色繪圖,物主必然是非富則貴[9]。


回到出埃及記1章,法老命令接生婦將希伯來男嬰殺死,實是極度矛盾之事,因為接生婦是把小生命帶到這世界,法老的命令與兩位接生婦的工作背道而馳。可是,兩位女流之輩卻敬畏畏神,不畏強權,成了出埃及記的第一位「英雄」,以致產生以色列民族領袖摩西,最終顛覆了法老的強權。

David Daube在他的著作 Civil Disobedience in Antiquity之中說得對,他指出兩位希伯來收生婆對法老的非暴力方式反抗是「世界文學之中唾棄政府法令的最古老紀錄」[10]。

埃及地圖

備註:
[1] 耶利米書18:3上下文談到陶瓷製作,所以與分婉無關,無助於字意的理解。
[2] 不同的解釋,見William H.C. Propp, Exodus 1-18: A New Translation With Introduction and Commentary, vol. 2, Anchor Yale Bible, 139 (New Haven; London: Yale University Press, 2008).
[3] 出土環境是Building A的使用的最後期,所以文物出於第十三王朝晚期(主前1700-1650年),見Wegner 2009: 448。
[4] 泥磚大小與建築物用的泥磚大小相同。
[5] 哈索爾是古埃及女神,是愛神、富裕之神,其形象是奶牛、牛頭人身、長有牛耳的女子。
[6] Roth and Roehrig 2002: 137.
[7] Roth and Roehrig 2002: 129.
[8] Roth and Roehrig 2002: 132-33.
[9] Wegner 2009: 491.
[10] David Daube. 1972. Civil Disobedience in AntiquityEdinburgh: Edinburgh University Press, p. 5, 7.

參考資料

  • Josef Wegner. 2009. A Decorated Birth-Brick from South Abydos: New Evidence on Childbirth and Birth Magic in the Middle Kingdom. In: Archaism and Innovation: Studies in the Culture of Middle Kingdom Egypt, edited by David P. Silverman, William Kelly Simpson and Josef Wegner. New Haven: Department of Near Eastern Languages and Civilizations, Yale University Philadelphia: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Museum of Archaeology and Anthropology, pp. 447-496.
  • Ann Macy Roth and Catharine H. Roehrig, "Magical Bricks and the Bricks of Birth," Journal of Egyptian Archaeology, Vol. 88 (2002), pp. 121-139.

星期二, 1月 01, 2013

牧人尋迷羊

新年之際,引用 Sourceflix 的短片:

The Shepherd Connection from SourceFlix.com on Vimeo.


彼得前書 2:25「你們從前好像迷路的羊.如今卻歸到你們靈魂的牧人監督了。」

令我想起聖詩奇異恩典的一句:
「前我失喪,今被尋回,瞎眼今得看見。」

祝各位新年進步!

星期六, 12月 29, 2012

羅賓遜拱門,希伯來銘文

其中一位讀者提到在西牆上,可以找到一句希伯來文的銘文。這塊石頭的位置,是在羅賓遜拱門之下第五行,若細心觀察,便可以找到。以下相片指出這塊石頭的位置:


(羅賓遜拱門,希伯來銘文位置)


(羅賓遜拱門,希伯來銘文)

(羅賓遜拱門,希伯來銘文
Photo Courtesy of Millicent Wong)

石上刻上的經文是以賽亞書66:14上:「你們看見,就心中快樂,你們的骨頭必得滋潤,像嫩草一樣」。

當1967年六日閃電戰,以色列取回耶路撒冷之後,各項考古發掘便在耶路撒冷舊城(特別是猶太人區)開始,考古學家便雅憫瑪沙(Benjamin Mazar)在羅便臣拱門向下發掘時,便發現這段希伯來文經文。

旅客今天所站之處,是拱門之下的石板街道,當然屬於主後第一世紀。如以上相片所見,這塊刻有希伯來文經文的石頭,比街道的層面高得多,所以必定是主後第一世紀之後。

到底銘文屬於那一個時期,學者各有不同見解?瑪沙認為這段經文是在拜占庭時期,朱利安(Julian)執政期間時出現的(主後361-363年)。這位朱利安王,不同於其他拜占庭王,因他不信基督教,又容許猶太人回到耶路撒冷,甚至可以重建聖殿,使猶太教享有復甦的兩年。後人稱他為「背道者朱利安」(Julian the Apostate)。瑪沙認為這段經文是在朱利安作王時刻上,表示猶太人重建聖殿的盼望。

其他說法認為銘文屬於主後900年,由一些久不久回到西牆祈禱的猶太人留下的,屬於主後900年的原因,是因為銘文之下約四尺的土層中發現多個屬於主後900年的猶太人墳墓,銘文可能是紀念這些猶太人,表達復活的盼望。

羅賓遜拱門一文

星期一, 12月 24, 2012

聖誕節故事:大希律王 vs 小孩耶穌

馬太福音第二章的聖誕故事,提到一位希律王(Herod the king)。在這個熟識的聖經故事之中,東方幾個博士,因看見生下來作猶太人之王的星,特來朝拜耶穌。誰知來到耶路撒冷的皇宮,才知道這位王不是生在耶路撒冷的皇宮,而是生在小城伯利恆。大希律和耶路撒冷全城的人都心裡不安,因為若真正猶太人的王出現,他便不能作王了,所以下令屠殺所有在伯利恆兩歲以下的男嬰。這位暴君,又稱為大希律(Herod the Great),到底來自何方?

希律背景
大希律的父親安提帕特(Antipater)是以東人,以東在馬加比王朝時期被猶太人所統治,以東人被迫改信猶太教。所以,按種族來說,希律本是以東人,按宗教來說,頂多是半個猶太人。

大希律生於約主前73年,那時正是馬加比王朝晚年(馬加比王朝在巴勒斯坦地統治了約一百年,公元前167-63年),雖然馬加比王朝曾一度使猶太人享受自主獨立,但到了晚年,王朝家族腐敗,明爭暗鬥,使巴勒斯坦地陷入內戰 ,形成權力真空,讓羅馬帝國親機可乘,速成國家衰亡。最後於主前63年,羅馬將軍龐貝(Pompey)佔領了耶路撒冷,控制整個巴勒斯坦地。 希律之父安提帕特一向懂得玩政治遊戲,取信於羅馬政權。當然有其父必有其子,希律本身也曉得討好羅馬。

長話短說,到了公元前37年,在羅馬軍隊的支援下,希律奪得猶大地和耶路撒冷,深得羅馬皇帝亞古士督(Augustus;又稱屋大維Octavian)的歡心,他建立了極度親羅馬的政權,作猶太地的王,直到公元前4年。

希律偉大的建築
老實說,希律的確配得稱為「大希律」,不但因為他使用強權維持巴勒斯坦地的秩序,與其父親安提帕特一樣機靈,懂得怎樣討好羅馬和處理國事,更重要的是,希律是一位偉大的建築師,在任時期,大興土木,建設甚多。在巴勒斯坦地之外,希律在至少13個地點建設。在巴勒斯坦地之內,希律在多過20個地點興建不同的設施。

最著名的當然是加建耶路撒冷的聖殿(即第二聖殿)。根據約瑟夫的記載,聖殿加建的工程始於主前23-22年,到了耶穌潔淨聖殿的時候,工程已進行了46年(約翰福音2:20),整個王程到了大約主後63年才告終,距離聖殿被燒毀只得7年時間。這座聖殿比所羅門王的還輝煌,共佔35英畝土地。初世紀的拉比對此讚口不絕,曾說:「未曾目睹希律聖殿的人,未曾體會什麼是美」(b. Baba Bathra 4a) 。華美的聖殿將耶路撒冷城搖身一變成為國際都會,城西更有希律王宮,聖殿山西北建有大型兵營安東尼亞堡。

除了耶路撒冷之外,希律在巴勒斯坦地還有不少全新建設或加建工程:

  1. 撒馬利亞(Sebaste):希律將之加建,改名作士巴斯度士(希臘文Sebastos=拉丁文Augustus亞古士督)
  2. 該撒利亞海港(Caesarea Maritima):希律將這個本身寂寂無名的地中海小漁港(Strato's Tower),演變成當地最大的人工海港,為提供食水,建設長引水道。另外,該撒利亞更設有劇場、跑馬場和亞古士督神廟,成為當時地中海的拉斯維加斯。
  3. 馬撒大(Masada):位於死海西部曠野山上,山上的北崖建有三層華美皇宮,山上西面是另一座皇宮,馬撒大山上有游泳池、蒸氣浴室、貯水庫和引水道,更設有龐大貯物室。馬撒大最出名的地方,當然是在主後73年,成為猶太人反羅馬的最後一個基地;
  4. 希律堡 (Herodium),位於伯利恆附近,守著希律領土的東南邊。希律堡亦設有游泳池、蒸氣浴室、貯水庫等,也是希律自己墓地的所在;
  5. 耶利哥(Jericho):皇宮內亦設有蒸氣浴室、劇場和花園等;
  6. 馬加拉斯(Machaerus):位於約旦河東的高原之上,也就是後來希律安提阿(Herod Antipas; 大希律其中一個兒子,在大希律死後管轄加利利省和約旦河東的比利亞省)將施洗約翰斬頭的皇宮(見約瑟夫《猶太古史》Antiquities of Jews 18.5.2 [116-119])
  7. 其他:塞浦斯(Cypros)、亞歷山大堡(Alexandrium)、該撒利亞腓立比(Caesarea Philippi,或巴尼亞[Pania])、安提帕特城(Antipatris)、希伯崙(Hebron)、哈拉基勒斯(Hyrcanus)。

以上只是希律建立的一些顯明例子,他所下令建築的,多不勝數,所以考古學家認同,大希律是現代時期之前,最偉大的建築家。希律對羅馬文化的崇尚有加,不但於巴勒斯坦地之外有建設(如雅典),更在自己的領土之上大興土木,不遺餘力地將猶太人的地方羅馬。不但如此,以上好幾個地方,都坐立於希律領土的東南面,為羅馬鎮守著東防線。



(希律堡 Herodium) 


 (希律堡 Herodium 山頂,東塔) 


(馬撒大北山崖的三層皇宮) 


(以色列博物館的第二聖殿模型)


(以色列博物館的第二聖殿模型)

但希律不是因為偉大建築而流芳百世,而是因他生性嫉妒,經常猜疑旁人而臭名遠播,對異見者格殺勿論。希律就是如此殘暴之君,所以差不多四百年之後,Macrobius (主後395-423)諷刺地寫道,當亞古士督聽聞希律屠殺伯利恆的男嬰之後,便說:「做希律的豬,還比做他的兒子好得多!」 雖是寫於後世,這句話形容希律非常貼切。

大希律對小耶穌
馬太福音 2:16記著說:「希律見自己被博士愚弄,就大大發怒,差人將伯利恆城裡,並四境所有的男孩,照著他向博士仔細查問的時候,凡兩歲以內的,都殺盡了。」雖然沒有經外文獻証明希律屠宰伯利恆小孩一事,但是按背景所認知的希律,不難想像。

可是,希律有多大的權力,也不能除滅一個小孩耶穌。不但如此,希律也被東方來的博士愚弄,這些本是外人,並不熟識本地的道路,卻得到主指示,從別的路安全回鄉!按照巴勒斯坦地的地理,博士沒有按原路歸家,即從伯利恆回到北面耶路撒冷,他們走的「別的路」理應是從伯利恆往東南走到猶大曠野的隱基底,再向東逃走。

馬太福音道出一個真理,真正掌權的,不是那位高高在上的大希律,居然是一位手無寸鐵的嬰孩耶穌。聖誕節道出同一個事實,以信心的眼睛穿越現實背後的真相,就是那不能看見的神始終掌權。到了馬太福音的結束,這位主耶穌,生下來作猶太人的王,卻甘願死在十架上,死時卻被稱為「猶太人的王」,當耶穌在十架上時,「在他頭以上,安一個牌子,寫著他的罪狀,說:這是猶太人的王耶穌」(馬太福音27:37)。但他卻死而復活,擁有「天上地下所有的權柄」(馬太福音28:18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