星期四, 9月 19, 2013

得人如得魚(三)拖網法(Dragnet/Seine)

先前兩篇短文章分別介紹了垂釣法撒網法,現在簡介一下第三種捕魚法:拖網法(dragnet/seine),從古到今,都被漁夫使用。


簡單的拖網(Simple seine/dragnet)
Wikimedia Commons

拖網長度可達400米(1300尺),約1.5-8米(5-25尺)漁夫會用漁船將拖網拉到水深之處,通常離岸約100-300米(300-1000尺)之外,之後再拉回岸上,網在水中形成一個大半圈。拖網上端拴著木松子,使之浮在水上,下端有鉛錘,把網拉直沉下水中。當拖網預備好了,岸上的漁夫可為兩隊,每隊只少四人,將網拉回岸上。


拖網構圖

網將近岸淺的地方,網會拖著湖底的泥或石,一兩位漁夫便要潛到水中,將網底拉上去,免得網底被水底的大石卡住。尤其在提比哩亞的水邊,因有很多大石頭,很容易將網卡住[1]。猶太人漁夫將網拖到岸上之後,便要將各式各樣的魚分開成潔淨和不潔淨的。拖網法成功的話,每網可有幾百磅的魚,但要成功,真是靠隊工(team work)。其實,得人的工作好像得魚一樣,不是單靠己力,而是非常需隊工的。


拖網法

耶穌在馬太福音十三章講的天國比喻時,明顯使用拖網法,只不過,中文翻譯有時未能把背景清楚顯示出來:13:47 天國又好像一個網(原文:σαγήνη; sagene; 即拖網 dragnet,英文的新耶路撒冷聖經 [New Jerusalem Bible; NJB]恰當地作 "drag net"),(NIV恰當地作"let down",放下)在海裡,網到各樣的魚。48 網滿了之後,人就把網拉上岸,坐下來把好的揀出,收藏起來,不好的就丟在外面。

認識了拖網法之後,這段經文可以這樣翻譯:13:47 天國又好像一個拖網放入海裡,網到各樣的魚。48 網滿了之後,人就把網拉上岸,坐下來把好的揀出,收藏起來,不好的就丟在外面。

經文以拖網法為比喻,顯而易見。唯有「網滿了之後」一句不太切合拖網法的步驟,因為拖網不一定深到水底,所以漁夫將拖網部處之後,便要一氣呵成收網,無須等待,若等候太久,魚便可趁機經水底逃脫,前功盡棄。這點細節不合實際的原因,不是因為作者對拖網法一知半解,而是因要使比喻信息切合神學信息,強調天國實現的等待期,特別留意「滿」字,是馬太福音常用的πληροω (pleroo, 參馬太5:17等經文)[2]。

此外,耶穌又說:「7:9 你們中間誰有兒子求餅,反給他石頭呢?10 求魚,反給他蛇呢?」(路11:11-12)。這句話提到蛇,應該就是不潔淨的魚,論到潔淨和不潔淨的魚類之分,就是利未記11:9-12:「9 水中可吃的乃是這些:凡在水裏、海裏、河裏、有翅有鱗的,都可以吃。10 凡在海裏、河裏,並一切水裏游動的活物,無翅無鱗的,你們都當以為可憎。11 這些無翅無鱗、以為可憎的,你們不可吃牠的肉;死的也當以為可憎。12 凡水裏無翅無鱗的,你們都當以為可憎。」可見,耶穌所指的是無磷的魚。其實,捕魚時,必會得到潔淨和不潔淨的魚類的。猶太人的漁夫便要按律法將它們分開,照樣人子來的時候,也要將人分別出來。


漁夫在甲板上將魚分開,
當中的無鱗的鯰魚或塘虱魚屬不潔被放生

另外,如上文所說,網很多時亦會將湖底的石頭拉上,所以耶穌提到的石頭,不是無中生有,熟識拖網法的門徒,必會產生共鳴[3]!

備註:
[1] E. W. G. Masterman, “The Fisheries of Galilee,” Palestine Exploration Fund Quarterly Statement (1908): 45.

[2] Mendel Nun. The Sea of Galilee and Its Fishermen in the New TestamentEin Gev, Israel: Kinnereth Sailing Co., 1989, pp. 16-22Nun, Mendel. 1993. “Cast Your Net Upon the Waters: Fish and Fishermen in Jesus’ Time.” Biblical Archaeology Review, Nov/Dec 1993.

[3] 舊約亦提過拖網法,見以西結書 26:5, 14; 47:10; 哈巴谷書 1:14-15.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