星期四, 9月 05, 2013

敘利亞被列入世界瀕危遺產名錄

敘利亞在過去兩年多的內戰之中,至今西方國家和聯合國仍未有解決方案。到目前為止,已死了十多萬人,難民人數近二百萬,生靈塗炭,實是一場浩劫。不單如此,敘利亞豐富的考古遺產也被無情的戰火摧殘。


瀕危的阿勒坡(Aleppo)
砲擊後阿勒坡大清真寺的祈禱塔
來源:Le patrimoine archéologique syrien en danger

瀕危的荷姆斯市(Homs)
被砲火摧毀的古教堂Umm al-Zenar
2013年5月11日
來源:Le patrimoine archéologique syrien en danger

更可惜的是,在過去的三十年,中東其他國家如伊朗和伊拉克,因政治上的不穩定,未能容許外國組織進行發掘,敘利亞便成為近東實地考古的首要重點,國際合作之下已開啟了不少考古工作,敘利亞考古學已經取得相當的成績[1]。但如果內戰延續下去,將有更多重要古蹟和博物館受戰火威脅。

埃卜拉

敘利亞擁有的考古寶藏,數不勝數。其中一例是位於敘利亞西部平原上,阿勒坡(Aleppo)以南70公里(44英里),面積有60公頃(148英畝)的古城埃卜拉(Ebla),即現今的 Tell Mardikh。

過去的近東學者一直以為,敘利亞在近東世界之中,是一帶沒有文明開發的地區。人類古代文明發展,只集中於南米索不達米亞或埃及。1964年,學者在埃卜拉開始了長達十年的發掘工程,直到1973年,考古學家出土了埃卜拉上城的大王宮(稱為宮殿G; Palace G),使人對這地帶的歷史另眼相看[2]。


宮殿牆壁仍保存至七米高,宮殿結構包括大型露天庭院、皇座平台、儲藏室,大量陶瓷和木製家具。宮殿的各房間之中,出土了近20,000塊楔形文字泥版,內容大多是行政紀錄。當時是公元前2400-2300年之間,是埃卜拉4000多年歷史的高峰期。按估計,城市人口約26萬。在公元前2400-1600年之間,埃卜拉至少三次被敵軍攻打,毀於大火之後又死灰復燃,被重建起來。


可見,公元前3000-2000年間,埃卜拉曾是西敘利亞文明舉足輕重的大城邦,在聖經歷史之上,剛剛是亞伯拉罕出現之前的時間。埃卜拉可稱為「古敘利亞之后」(Queen of Ancient Syria) ,名副其實[3]。



(埃卜拉宮殿G中心構圖
來源:Akkermans and Schwartz 2003: 237, fig. 8.3)

除了埃卜拉,敘利亞還有不少與聖經歷史有直接關係的考古遺蹟,例如:哈蘭、大馬士革、安達拉(Ain Dara)。聯合國教科文組織(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,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; UNESCO)已將敘利亞六個古蹟列入世界瀕危遺產名錄


備註:

[1] Peter M. M. G. Akkermans and Glenn M. Schwartz. 2003. The Archaeology of Syria: From Complex Hunter-Gatherers to Early Urban Societies (ca. 16,000-300 BC). Cambridge, UK: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, p. 1. Akkermans and Schwartz 仍是當前綜合整理敘利亞考古資料最齊全的著作。

[2] Akkermans and Schwartz 2003: 233-44.


[3] Kenneth A. Kitchen. 1977. The Bible in Its World: The Bible and Archaeology Today. Exeter: The Paternoster Press, pp. 37-55.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