星期三, 2月 23, 2011

主後70年聖殿被毀的考古明證3 - 羅賓遜拱門Robinson's Arch

這個第一世紀石拱門的遺跡,是由聖經地理學之父Edward Robinson (1794-1863)所發現的,所以後人將之命名「羅賓遜拱門」。下圖是考古學家Benjamin Mazar在1960-70年代發掘聖殿山南面的平面圖,拱門位於西南一角(Mazar 2002: 26):


未進行發掘之前,只見拱門末端突出的小部份,下圖是Robinson發現時所見的拱門,拱門之下全是後期的土堆(Ritmeyer 2006: 34):


19世紀未,Robinson以為拱門支撐著一道橋,橫跨中谷(Tyropoeon Valley參耶路撒冷地理一文)連接聖殿山和西面的上城。但是,考古學家將堆積的泥土逐層移開時,在中谷的另一邊沒有發現橋的遺跡,反而,在拱門之下是一連串的牆墩,才知道拱門連接著一道龐大樓梯,樓梯連接沿著中谷的大石街和上面的聖殿山,見下圖(Ritmeyer 2006: 35):



如果朝聖的人從南面大衛城上聖殿山的話,他們可以沿著中谷的大石街北上,然後攀上龐大的樓梯,轉右經「羅賓遜拱門」進到聖殿山南面宏偉的門廊(royal stoa),下面的影片是UCLA Urban Simulation Team重構從南面進入希律聖殿的景觀:


拱門連接著整道西牆,故屬大希律時代,將主前後第一世紀的時間,也就是說,耶穌當時必定親眼看過和親身用過這拱門。大街的兩旁是小商店,為聖殿祭祀作買賣,耶穌潔淨聖殿的地方,或許就在此。按考古的發現,拱門一帶的樣貌如下圖:




聖經考古的貢獻,不但發現第一世紀希律聖殿的宏偉,讓我們想像到,朝聖者從自己的小鄉村來到大城耶路撒冷,走進堂皇的聖殿,是何等使人讚嘆的事!怪不得耶穌的門徒會指著聖殿說:「這是多麼美好的石頭!多麼美好的建築!」(馬可福音13:1),同時,我們更體會到耶穌預言聖殿被毀時,帶給門徒的驚訝。

當羅馬軍毀壞聖殿時,也拆毀這拱門,考古學家的確發現,拱門的大石從高處墮下街道,連鋪上大石的街道也下陷,發掘人員將倒下的大石移到一邊,可見街道下陷之處(下圖)




我們可以想像,羅馬兵從高處將每塊大石推下時,墮下的大石打擊街道時的巨響!耶穌說:「你看見這些偉大的建築嗎?將來必沒有一塊石頭留在另一塊石頭上面,每一塊都要拆下來(馬可福音13:2


參考資料:
  • Eliat Mazar. 2002. The Complete Guide to the Temple Mount Excavations. Jerusalem, Israel: Shoham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ation.
  • Leen and Kathleen Ritmeyer. 2006. Secrets of Jerusalem's Temple Mount, updated and enlarged edition. Washington, DC: Biblical Archaeology Society.
  • Mazar, Benjamin. 1980. "Excavations Near Temple Mount Reveal Splendors of Herodian Jerusalem.” Biblical Archaeology Review, Jul/Aug.
  • UCLA Urban Simulation Team - Jerusalem's Temple Mount (http://www.ust.ucla.edu/ustweb/Projects/israel.htm).

如何相信「走哂樣」的聖經?舊約聖經的歷史可靠嗎?淺談口述傳統 oral tradition


現代的學者一向對舊約聖經的歷史可靠性,都抱著懷疑的態度,認為舊約的歷史如此悠久,文字的記錄與記錄中的故事相隔很長的時間,加上古時的人都以口傳的傳統為依歸,所以,遠古時期發生的事件(例如亞伯拉罕的生平)又怎可能是可靠的?在長久的口傳過程中,一傳十,十傳百,必定有所加減,原本的故事必定面目全非。


故此,後期文字的記錄,已沒有任何歷史價值,只反映後期編者editor的興趣。例如,一個學派叫biblical minimalism,主張聖經的歷史價值甚少,聖經的價值只限於神學的信息(例如:耶和華是位有恩典,會救贖人的神),而不在於背後的事件(例如:以色列人有否在埃及為奴,之後又出離埃及得自由?)。這學派認為,背後的事件是否真的發生在人類歷史當中,這不是最打緊的問題,因為發生與否,後期的聖經作者所關心的,只是故事中的信息而已。有些學者甚至認為,許多舊約的事件,根本就是後期(起碼主前七世紀之後,即約西亞時代之後)的人幻像出來的,例如,舊約歷史當中,根本就沒有大衛和所羅門的輝煌時期,這只是被擄的猶太人,回歸故土之後才投射出來的「光輝歲月」,用來打造新的民族意識。


這種的講法的前設,就是大部份舊約的文學,在筆錄之前,都有一個漫長的口傳歷史oral history,在漫長的口述過程之中,傳遞者(tradents)不只保存所領受的傳統,又按照他們當時的需要,自由地重新詮釋、刪改、補充所領受的傳統,所以傳遞者會將領受的傳統加上新的意義。到了整個舊約正典形成的時候(即舊約39卷書都蒐集成經典,約主前400年或以後),經文記錄的事跡,已「走哂樣」!


但是,這個前設是否有堅實的基礎?聖經以外和以內的資料,是否能夠支持這種「聖經不可靠論」biblical minimalism?
早在1986年,Bruce Waltke已察勘當時近東出土的文本,包括以下:
  1. Ebla文獻(Ebla是北敘利亞的古城,時間是主前2350年)
  2. 米索不達美亞文獻(能夠可靠地追溯約2000年的傳統)
  3. 赫人文獻(Hittite; 主前1450-1250年間)
  4. 烏加里特文獻(Ugarit; 主前1400年代)
  5. 埃及文獻(Egyptian; 由主前2500-500年)
  6. 西北閃語文獻(與舊約希伯來文獻最相近)

我們問一個問題:「這些古文化當中的人,在他們保存自己的文化遺產時,是否會在口傳過程之中,刪改所領受的傳統?」如果答案是否的話,我們沒有理由,假定「聖經不可靠論」的前設。


在這一大堆出土的文獻當中,我們得知這些近東的古文明,都對自己所領受的傳統和事蹟,細心的保存和謹慎的抄錄,重要的傳統甚至會在短時間之內被抄錄下來,得以保留下去。這些文獻顯示,在古近東的世界當中,不但沒有漫長口傳過程的做法,也沒有文士在傳遞過程中刪改歷史傳統,附上新的意義!


現代的學者先假設經文成形之前有一漫長的口傳歷史oral history,但是這種的假設是基於在相當近代的文化當中,找到的口傳模式,如公元後13世紀的民族(古冰島Old Icelandic和南斯拉夫Yugoslav)。


近東世界出土的文獻,可以幫助我們認識聖經的古近東,如何嚴謹的保存歷史和傳統,讓我們回應現代學者對舊約可靠性的質疑,如此,聖經考古讓我們對舊約歷史的可靠性更有信心。


主要參考:Bruce K. Waltke. 1986. "Oral Tradition" in W. C. Kaiser, Jr., and R. F. Youngblood, eds. A Tribute to Gleason Archer: Essays on the Old Testament. Chicago: Moody, 17-34.


星期一, 2月 21, 2011

所羅門王宮


列王紀上7章記載了所羅門執政時(主前9世紀),不但著手興建耶和華的聖殿(「第一聖殿」)[1],也大興土木建設自己的王宮。按當時近東的文化,王宮的位置是靠近神殿,所以所羅門的王宮亦位於現在聖殿山的東南處:




現時的清真寺和聖殿山,由回教徒管轄,不能夠作考古發掘,所以沒有直接考古的結果,引證所羅門聖殿和王宮的存在。但是就算可以正式發掘清真寺和聖殿山,也不一定提供更多資料,因為在主前第一世紀大希律作王的時候,他大規模地改建和加建當時的聖殿(即「第二聖殿」),已將先前存留的遺跡清除了。


但是,學者仍可以作比對考古comparative archaeology,比對一下其他同期的王宮建築,便可略知所羅門王宮的格式和面貌。


的而且確,在鐵器時代(主前1200-586年)的以色列、黎巴嫩、敘利亞和東土耳其等地,發現了不少王宮遺址。這些王宮建築格式相似,統稱為bit-hilani建築,以下是一些主要的遺址:
  1. Zincirli
  2. Tayinat
  3. Altintepe


1. Zincirli上城(acropolis),出土了幾座bit-hilani王宮,它們都是屬於當時一個叫Sam'al王國的,這王國的歷史約有兩個世紀(主前10-8世紀),見下圖(Ussishkin 1973: 87):






王宮J是Kilamuwa王於主前850-825年間建造,入口是一門郎(J1),門郎前有一石柱,旁邊是一個小房間(J2),內進門郎之後是是「王室」throne room/hall (J3),內有放置寶座的高台,高台前是一正方火爐。(在王座面前有火爐的擺設,有如耶利米書36:22所描述的),J4-J12是王室居住的房間。


在王宮J的西面是王宮K,由Barrakib王在750-725年間加建,間格相似,入口的門郎(K1)更堂皇,有三根石柱,七級寬樓梯。內進門郎之後也長型「王室」throne hall (K2),高台的王座前有圓形火爐,但卻沒有加建居住房間,也許沒此需要。


Zincirli的另一座王宮Hilani III,格式也相似,雙柱梯級的門廊(A),長型的「王殿」(D),加上王室的居間(E-K),見下圖(Ussishkin 1973: 85):




2. Tell Tayinat亦出土了Bit-Hilani的王宮,見下圖(Ussishkin 1973:  104):




留意王宮I與IV的格局與Zincirli的相似。最特別的地方,在王宮I旁邊,II是一所三重間格的神殿tripartite temple,學者公認這是所羅門聖殿的格式。




3. 在北面的Altintepe,考古學家出土了一座有趣的林宮,屬於Urartu王國,內有3行柱子,每行有6根柱子,共18根,見下圖(Ussishkin 1973: 93):




這個林宮,內有多根木柱,有如樹林一樣。有如列王紀上7:2-3所描述的黎巴嫩林宮:2 他又建造黎巴嫩林宮,長四十四公尺,寬二十二公尺,高十三公尺半。有四行香柏木的柱子,柱子上有香柏木的橫梁。3 柱子每行十五根,共四十五根;柱子上有廂房,是用香柏木蓋屋頂的。


這類Bit-hilani格式的王宮,亦在以色列的米吉多發現,代續。


註腳:

[1] 大部份的學者認為其位置是在金頂清真寺之處

參考資料:
David Ussishkin. 1973. King Solomon's Palaces. Biblical Archaeologist, 36:3, 78-105.

星期三, 2月 09, 2011

發現聖經中的「巨人」?

記得兩年前,收到一封電郵,內含一些考古發掘的相片,宣傳考古學家發現聖經所說的迦南亞衲族的巨人,並說是證明聖經的記載,如:

創世記 6:4 在那些日子和以後的日子有巨人在地上 神的兒子和人的女子結合就生了上古英武有名的人物。

民數記 13:33 在那裡我們看見了巨人,就是亞衲人的子孫,是巨人的後裔;我們看自己好像是蚱蜢,他們看我們也是這樣。"

這些圖片在網上被廣泛傳播,其中一張是下圖:


之後,有朋友以為這是真的,以為這是證明聖經「巨人」的發現。我對他說:這一定是假的,是有人將用photoshop將相片改造。他問我:你怎樣知道。

我考慮了一陣,便回應:
1. 如果這是真的,為什麼可靠的專業考古學家,沒有出來證實?為什麼沒有一位專業考古專家出來替這些相片作證?
2. 這些相片沒有出處
3. 凡是聲稱什麼什麼「證明」聖經,都要審慎考證,不能隨便接受,這是應有的治學態度。

不久之後,甚至有一個福音機構的同工對我說,以為這是真有其事!

去年2010年,我帶兒女去芝加哥的Field Museum參觀,特別是長毛象mammothsmastodons的展覽,無意中看到一個mastodons告示版的一幅相片,我便認出這是所謂「巨人」相片其中一幅原片:


這原本是出自2000年在紐約Hyde Park出土的大象遺骸之照片!(你能看出之間相同的地方?)

國家地理學會也有報道這事

帖撒羅尼迦前書 5:21 說:但要凡事察驗.善美的要持守。盼望華人基督徒審慎察驗,有更嚴謹的治學態度。

星期二, 2月 08, 2011

聖經考古學的方法


John Monson展望聖經考古學將來的發展時,他提出「背景方法」contextual approach,這個聖經考古學的方法,兼顧三方面:
(1) 聖經經文-審慎研究經文中的資料;
(2) 考古資料-出土和發掘的結果,增加聖經背景的認知;
(3) 地理背景-留意經文所提及的地點,其地理的獨特性和歷史性;
這三方面對聖經研究可以作重要的貢獻,豐富我們對聖經的了解。

參考資料:
John M. Monson. 2004. "The Role of Context and the Promise of Archaeology in Biblical Interpretation from Early Judaism to Post Modernity." In The Future of Biblical Archaeology: Reassessing Methodologies and Assumptions. James K. Hoffmeier and Alan Millard, eds. Grand Rapids, MI: Eerdmans, 309-327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