星期三, 2月 23, 2011

如何相信「走哂樣」的聖經?舊約聖經的歷史可靠嗎?淺談口述傳統 oral tradition


現代的學者一向對舊約聖經的歷史可靠性,都抱著懷疑的態度,認為舊約的歷史如此悠久,文字的記錄與記錄中的故事相隔很長的時間,加上古時的人都以口傳的傳統為依歸,所以,遠古時期發生的事件(例如亞伯拉罕的生平)又怎可能是可靠的?在長久的口傳過程中,一傳十,十傳百,必定有所加減,原本的故事必定面目全非。


故此,後期文字的記錄,已沒有任何歷史價值,只反映後期編者editor的興趣。例如,一個學派叫biblical minimalism,主張聖經的歷史價值甚少,聖經的價值只限於神學的信息(例如:耶和華是位有恩典,會救贖人的神),而不在於背後的事件(例如:以色列人有否在埃及為奴,之後又出離埃及得自由?)。這學派認為,背後的事件是否真的發生在人類歷史當中,這不是最打緊的問題,因為發生與否,後期的聖經作者所關心的,只是故事中的信息而已。有些學者甚至認為,許多舊約的事件,根本就是後期(起碼主前七世紀之後,即約西亞時代之後)的人幻像出來的,例如,舊約歷史當中,根本就沒有大衛和所羅門的輝煌時期,這只是被擄的猶太人,回歸故土之後才投射出來的「光輝歲月」,用來打造新的民族意識。


這種的講法的前設,就是大部份舊約的文學,在筆錄之前,都有一個漫長的口傳歷史oral history,在漫長的口述過程之中,傳遞者(tradents)不只保存所領受的傳統,又按照他們當時的需要,自由地重新詮釋、刪改、補充所領受的傳統,所以傳遞者會將領受的傳統加上新的意義。到了整個舊約正典形成的時候(即舊約39卷書都蒐集成經典,約主前400年或以後),經文記錄的事跡,已「走哂樣」!


但是,這個前設是否有堅實的基礎?聖經以外和以內的資料,是否能夠支持這種「聖經不可靠論」biblical minimalism?
早在1986年,Bruce Waltke已察勘當時近東出土的文本,包括以下:
  1. Ebla文獻(Ebla是北敘利亞的古城,時間是主前2350年)
  2. 米索不達美亞文獻(能夠可靠地追溯約2000年的傳統)
  3. 赫人文獻(Hittite; 主前1450-1250年間)
  4. 烏加里特文獻(Ugarit; 主前1400年代)
  5. 埃及文獻(Egyptian; 由主前2500-500年)
  6. 西北閃語文獻(與舊約希伯來文獻最相近)

我們問一個問題:「這些古文化當中的人,在他們保存自己的文化遺產時,是否會在口傳過程之中,刪改所領受的傳統?」如果答案是否的話,我們沒有理由,假定「聖經不可靠論」的前設。


在這一大堆出土的文獻當中,我們得知這些近東的古文明,都對自己所領受的傳統和事蹟,細心的保存和謹慎的抄錄,重要的傳統甚至會在短時間之內被抄錄下來,得以保留下去。這些文獻顯示,在古近東的世界當中,不但沒有漫長口傳過程的做法,也沒有文士在傳遞過程中刪改歷史傳統,附上新的意義!


現代的學者先假設經文成形之前有一漫長的口傳歷史oral history,但是這種的假設是基於在相當近代的文化當中,找到的口傳模式,如公元後13世紀的民族(古冰島Old Icelandic和南斯拉夫Yugoslav)。


近東世界出土的文獻,可以幫助我們認識聖經的古近東,如何嚴謹的保存歷史和傳統,讓我們回應現代學者對舊約可靠性的質疑,如此,聖經考古讓我們對舊約歷史的可靠性更有信心。


主要參考:Bruce K. Waltke. 1986. "Oral Tradition" in W. C. Kaiser, Jr., and R. F. Youngblood, eds. A Tribute to Gleason Archer: Essays on the Old Testament. Chicago: Moody, 17-34.
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