星期一, 3月 31, 2014

創世記1:1-2:3-背景、結構和信息

今年一月寫了四篇拙文(),以古近東的一首創世史詩《近東開闢史詩》(Enuma Elish),介紹創世記創世敘述的近東背景。現在我們可以對比一下近東創世的史詩和創世記一章之間,有什麼相似和差距的地方。

首先,讀者不難發現,創世記一章和《近東開闢史詩》之間,的確存有些相似之處。舉例:

  1. 創立世界之前的狀態是混沌之水:在創世記一章,神未創立萬有之先的情況,是空虛混沌,淵面黑暗的水(1:2)。同樣,在近東史詩之中,馬獨克(Marduk)未創立世界之先,是被殺敗的水徹墨(Tiamat)。
  2. 神將水分為兩半:在創世記的六日創造當中,神在第二天將水分為上下兩半,造出「天」或空氣(1:6-8)。照樣,在巴比倫的史詩當中,馬獨克打敗了水神徹墨之後,便將徹墨分為兩半,有如將蚌殼分成兩半一樣,將徹墨的上一半設為穹蒼(IV.137-140)
  3. 神設立天上光體:六日創造的第四天,神設立天上光體,分晝夜,定節令(1:14-19)。同樣地,馬獨克設立天上不同光體,星宿和月亮,目的是來設立月曆和時間(V.1-12)。
  4. 神最後創造人類:在創世記的最後一天(第六天),神造出人類(1:26-31)。在近東的史詩之中,馬獨克最後也創造出人類(VI.29-34)。可見,創世記和史詩兩者的創造表述,在一些細節上相乎,創造的次序也相似。

其實,創世記和近東創造文獻之間,還有其他相似之處:

  1. 兩者都提及人是由泥土被造出來;
  2. 兩者都敘述人是為什麼原因而被造存在的;
  3. 兩者都把宇宙的創造和聖殿的興建拉上關係;
  4. 兩者都描述創造前的狀態是全然黑暗;

考慮到兩者之間相似之處,最明顯的好處是,迫使現代聖經讀者正視,創世記一章根本不是現代科學的表述,當中內容和敘述手法,與現代科學的文件有天淵之別。比對之下,創世記卻與古近東的創世史詩更相像。


橄欖山日出景色,神說要有光,就有了光

當然,我們不可忘記創世記和近東文獻之間的差異,我們可以肯定,創世記一章作者不只意識到近東不同創造敘述的存在,卻面對著這些思想時,作出反駁和爭辯(polemics)。兩者之間,確實是有差距之處,例如:

  1. 神學:近東史詩是多神論;創世記一章是獨神論;
  2. 世界:大自然現象均是神明的表彰;在創一章之中,天然現象均沒有神性,神與世界之間具有絕對本體上的差別;
  3. 人類:近東宇宙文獻中人類只是創造的註腳,而人類被造的目的是供應眾神的需要;創一章之中的人類被造卻是高潮,神是人類的供應主。

科學佈道的問題
搞清楚這一點甚為重要,筆者曾去過不少「科學佈道會」,教會通常舉辦這些科學佈道會時,會請來一位科學家來作講員,以吸引對科學甚有興趣的華人聽眾赴會。講員信息的中心,主要向聽眾解釋聖經和科學之間根本沒有矛盾,兩者不但可以協調一致,甚至創世記一章早內含科學密碼。如果科學家篤信聖經的話,懂得為創世記解碼,便立刻引證出神道的奇妙,叫人信得口服心服。在這種科學佈道會當中,講員因為擁有超凡科學專業的博士人馬,也是研究聖經的好信徒,所以可以振振有詞地說服聽眾。這種做法的動機是好,最終希望衛道,使人信聖經。不過,這種衛道心切的做法,其實是將現代科學的理論,硬讀進經文之中,違反聖經本意,最後講出似是而非的道理。

既然創世記的創造敘述與古近東的創造神話相似,我們便不要再當創世記是科學文件來解讀。創世記的語言不是科學的語言,經文作者不是用科學、數學等專門的語言來寫作,而是日常用語。當然,這並不代表,聖經的語言就是反科學,只是非科學(non-scientific),創世記作者的角度與科學家的角度不一樣。

云云的近東創造敘述當中(包括創世記和其他近東宇宙論文獻),重心不在於「物質製造」(material manufacture),而是在於「功能分配」(role assignment)。在古近東人的眼中,宇宙不是一件大機器(machinery),而是一個王國(kingdom)。前者是現代科學著眼的地方,關注的是科學、物質、化學、萬有形成的過程等問題。後者截然不同,關心的是秩序,誰掌管萬有,誰可保障萬物有條有利,誰可使混沌變為秩序,誰是安身立命之道,人生存的切身意義[1]。

創1:1-2:3七日的文法
說回來,將創一章看成六日科學順序的記載,也沒聖經經文的支持:
  1. 創一章與二章的敘述次序不一。在創一章,神創造了地上的動物之後,才創造男和女;但在創二章,神先造男,然後地上動物,最後才從男人身上造出女人;
  2. 頭三天「有晚上,有早晨」,但是到了第四天才有太陽和月亮出現。沒有日出和日落,怎能常人所經歷的「有晚上,有早晨」。字面解經者可堅持說,頭三日的光和暗不是由第四天所造出來的太陽和月亮而產生的。但這是強解,因為第一日的光,神稱之為「晝」(יוֹם),根本不是什麼專用科學字眼,意思當然不是什麼特別的物理光子,而是一個「日光的時段」(“a period of light”),根本不是什麼專用科學字眼;
其實,單看希伯來文法,也不一定要將七日的敘述看成時間順序的敘述。多年前,Sterchi作了四個非常明顯的觀察[2]:
  1. 除第七日以外,「日」(יוֹם, “a day”)沒有冠詞(הַ, “the”);
  2. 第一至第五日的數目均沒有冠詞(הַ, “the”),第六日和第七日卻有冠詞(הַ, “the”);
  3. 在原文當中,第一日是用基數「一」(אֶחָד, “one”),而第二到第七日均使用序數「第二、第三…第七」(שֵׁנִי, שְׁלִישִׁי, הַשְּׁבִיעִי,“second, third…seventh”);
  4. 希伯來聖經的其他抄本,沒有存在著「文本異文」(textual variant);
為了幫助讀者一目了然,筆者將七天的原文句子,中英直譯文共列如下:
  • 1:5 יוֹם אֶחָד 一天 day one
  • 1:8 יוֹם שֵׁנִי 二天 a second day
  • 1:13 יוֹם שְׁלִישִׁי 三天 a third day
  • 1:19 יוֹם רְבִיעִי 四天 a fourth day
  • 1:23 יוֹם חֲמִישִׁי 五天 a fifth day
  • 1:31 יוֹם הַשִּׁשִּׁי 第六天 the sixth day
  • 2:2 בַּיּוֹם הַשְּׁבִיעִי 第七天 the seventh day
按文法,七日可以分成三組:
  1. 第一日,可以是「確定」(definite)或「不確定」(indefinite),因為希伯來文的「一」沒有冠詞,也可以帶「確定」之意。雖然學者可以引用其他出現的經文,來支持創世記一章「第一日」的意思是「確定」,但問題在於,這些使用יוֹם אֶחָד的經文之文理是月曆,而不是數目的順序,所以,仍然不能說明創一章之יוֹם אֶחָד意思是確定與否。較接近創一章「一天」的經文是撒迦利亞書14:7-「那日(יוֹם אֶחָד),必是耶和華所知道的,不是白晝,也不是黑夜,到了晚上才有光明。」撒迦利亞是使用原創造的字眼(創1:5)來形容將來的新天地,但是,撒迦利亞的意思明顯不是「第一天」,而是「一天」或「有一天」(one day),這也是中英聖經譯本所掌握的意思。這樣,創1:5的意思,也應是「不確定」,按文法硬性來說,不是「頭一日」或「第一日」(first day, day one),而是「一天」(one day);
  2. 第二日到五日的數字,均沒有冠詞,意義是「不確定」;所以,中文直譯可作「一個第二日…一個第五日」(a second day…a fifth day),表達出非特定的含義;
  3. 第六日和第七日,因有冠詞,應該是「確定」的意思;
如此,若要硬性地根據希伯來文法的話,創一章的日子是「一天…一個第二天…一個第三天…一個第四天…一個第五天…第六天…第七天」[3] (“one day…a second day…a third day…a fourth day…a fifth day…the sixth day…the seventh day”)。

我們可以進一步比較聖經其他數目順序的例句,這些例句的句法都是「名詞+冠詞+數字」。所以,當創一章不使用帶冠詞的數目(即第一至第五天),似乎是刻意地偏離平常的文法規則,有意想表達其他意思。如是者,經文就不是要表述硬性的時序,只是一個七天的列表。

那麼,作者在第六日和第七日使用冠詞,是想表明這兩天的獨特性。第六日之所以是特別,是因為神創造人類,也是創造行動的結束,而神看為「甚好」(1:31),有如交響樂章結束時高潮的結尾樂段(coda),不只是「某一第六天」(“a sixth day”)而是列表之中,獨特的「那第六天」(“the sixth day”)。在文法和整體的結構之上,作者表達第六天是偉大的[4]。 

第七日更不用多說,那是神完成了一切創造工作之後,安息並賜福的一天。神安息,在近東的文化當中,就是進入聖所,登基作王掌管萬有[5]。

我們可以作一小結,創世記作者在經文的字裡行間,已經表示,經文不是硬性地按「時序句法」(syntax of chronology)來敘事,作者所用的手法是「非時序」(dischronologization)。所以,如果堅持創一章的七天敘述必須解作「按時序列」(chronological sequence),而其他不按時序的解說,就當作不忠於作者的解法,便超過了文法的限制。當然,這樣的解說亦沒有絕對排除順時序的可能,不過,創一章的七天敘述,較像一個不按時序的「編號列表」(“numbered list”)[6]。

創1:1-2:3七日的文學結構
好了,我們現在可以簡單地描述創1:1-2:3的文學結構,看看文學結構想表達怎樣的神學的信息[7]: 
  1. 第一到第三天,神創立宇宙的結構功能(forms/functions),第四到第六天,神創造管理天地間不同結構的活物(可稱為functionaries)。第一至三日與第四至六日成為並聯:
  2. 第四天的太陽、月亮和星星,與第一天的光和暗對稱;
  3. 在第五天,海裡的魚和天空的飛鳥,與第二日的天和海成為交叉並聯;
  4. 第六日,動物和人均是充滿陸地的活物,而人類是神創造的至高峰;
此文學結構表達的神學信息可以十分多元,這裡只提幾點:
  1. 在整個創造的敘述之中,只有神是主動者,他是擁有獨一主權的創造主,沒有其他神靈或勢力與他抗衡,與其他近東宇宙觀截然不同。
  2. 整個創造界本是美好的。「好」或「甚好」出現了七次 (創1:4, 10, 12, 18, 21, 25, 31)。對比《近東開闢史詩》,馬獨克是用被宰殺混沌之水邪神徹墨來創立世界的,表示世界的本質是邪惡;
  3. 人類是萬物創造的中心,並不如近東人觀所說,創世記表述著,人類被造是美好,無論男女都有神的尊榮,在天地中是至有價值的活物。
結語
巴刻博士曾說:「創世記一到二章卻沒有提供關於『世界怎樣形成』的答案。今天可能有人會覺得這是一個缺陷,但長遠來看,我們今天對「科學」的沉迷,只專注於「如何」(how)而忽略了「誰」(who)的重要,本身是很奇怪的。與其批評這些經文沒有滿足我們的世俗口味,倒不如讓這些章節,斥責我們已墮落的情慾,只想了解大自然,卻不願明白最重要的,也就是,認識萬有的創造主。創世記一至二章的信息就是:「你見過大海嗎?天空?太陽,月亮和星星嗎?你也觀看飛鳥和魚兒?你又觀察了自然景象,當中的植物、動物、昆蟲、與及所有大大小小的活物?你又因人類的奇妙和複雜性而讚嘆,人類又擁有所有能力和技巧,以及兩性之間產生的魅力、吸引力和感情?太棒了,不是嗎?好了,現在親自認識萬物背後的那一位吧!」兩章經文正在說:既然你享受這一切藝術品,你必須要和那位藝術家握握手。既然你已聽過動人心絃的音樂,我們把這位作曲家介紹給你。這是向我們彰顯創造主,而不是創造界,是教導我們認識神,而非物理科學,所以創世記一至二章的目的,有如詩篇104篇和約伯記38-41章的讚嘆詩一樣。」 [8]

故此,請不要硬將創一章看成科學的記載,讓我們仔細又忠實地聆聽聖經的真意,藉創世記的經文當中,來到偉大的創造主面前,讚美和感謝。

備註:
[1] Walton, John H. 2006. Ancient Near Eastern Thought and the Old Testament: Introducing the Conceptual World of the Hebrew Bible. Grand Rapids, MI: Baker Academic, chapter 8, “Cosmology and Cosmogony.” 較簡淺的解釋,見Walton, John H. 2009. The Lost World of Genesis One: Ancient Cosmology and the Origins. Downers Grove, IL: InterVarsity. 最為詳盡的解釋,參Walton, John H. 2011. Genesis 1 as Ancient Cosmology. Winona Lake, IN: Eisenbrauns.

[2] Sterchi, David A. 1996. “Does Genesis 1 Provide a Chronological Sequence?,” Journal of Evangelical Theological Society 39/4: 529-536.

[3] 若要硬性地按文法直譯的話,中英的譯文均不通不順。尤其是中文,為了使讀文通順,必須一貫地作「第一天…第二天…」。可惜,堅持直接字面的解讀,卻一貫不管文法上沒有冠詞的問題。

[4] 除了第六日的文法之外,亦有其他語言學上的線索,表明第六日的重要性,見Bergen, Robert D. “Word Distribution as an Indicator of Authorial Intention: A Study of Genesis 1:1-2:3,” in Do Historical Matters Matter to Faith?, eds. James K. Hoffmeier and Dennis R. Magary. Wheaton, IL: Crossway, Chapter 8.

[5] Walton, John H. 2006. Ancient Near Eastern Thought and the Old Testament: Introducing the Conceptual World of the Hebrew Bible. Grand Rapids, MI: Baker Academic, chapter 8, “Cosmology and Cosmogony.”

[6] Sterchi, David A. 1996. “Does Genesis 1 Provide a Chronological Sequence?,” Journal of Evangelical Theological Society 39/4: 536. 作者特別強調「按時序列」和「編號列表」之間的分別,前者是按時間列出發生的事件,後者可以是本於前者但根據其他因素寫出的列表。創世記一章屬後者。還有一點我想強調的,就是Sterchi本是一位美國的中學化學教師,他本身不是專業的聖經學者,但他比許多自稱為科學家或釋經家,對經文的理解更深。

[7] Sternberg說得對,想要明白聖經的信息,不單單是留意經文敘述「什麼」,而是經文「怎樣」敘述。參Sternberg, Meir. 1987. The Poetics of Biblical Narrative: Ideological Literature and the Drama of Reading. Indiana Studies in Biblical Literature.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.

[8] Packer, J. I. 1977. I Want to Be a Christian. Wheaton, IL: Tyndale House, p. 42.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