星期四, 2月 21, 2013

錫安山,大衛之墓,上樓房

看看耶路撒冷的地圖,今日的錫安山(Mount Zion/Sion)位於舊城城牆以外,較高較闊的西山之上,這裡也是現在耶路撒冷大學學院所在之處。

西山上的一所建築物之中,同是上樓房(Upper Room)和大衛之墓(David's Tomb, Cenacle)的所在地。上樓房是紀念耶穌吃最後晚餐的「大房間」,馬可福音14:15 記著耶穌對門徒說:「他必指給你們樓上一間布置整齊,預備妥當的大房間,你們就在那裡為我們預備。」大衛之墓是紀念安葬於錫安山,列王紀上2:10說:「大衛與他列祖同睡,葬在大衛城。」


為何錫安、大衛之墓和上樓房三者會有如此密切關係?


錫安山

所有學者認同,聖經中的「錫安」或「錫安山」原本是在耶路撒冷窄長的東山。約在主前十世紀,大衛攻佔耶布斯人之城「錫安」,將之改名為「大衛之城」。撒母耳記下5:7說:「 然而大衛攻取錫安的保障,就是大衛的城。」所以起初:

錫安(I) =大衛城=耶路撒冷東山。以下相片以第一世紀耶路撒冷模型為背景,可作一點解釋:


到了所羅門執政,他在大衛城以北,即東山最高之處,興建第一聖殿和宮殿,現在這裡是磐石清真寺所在之處,在大衛時期是耶布斯人亞勞拿的禾場(撒母耳記下24:18-25),聖殿被建後,錫安的意義便由大衛城延伸至北面的聖殿山。所以:


錫安(II)=大衛城+聖殿山




主後70年,羅馬軍拆毀耶路撒冷和聖殿,趕殺猶太人,錫安的位置便開始含糊,第一世紀耶路撒冷的居民,不能想像大衛所佔領的錫安是較低的東山,必然是耶路撒冷最高的西山。故此錫安的位置便轉移到西山。提到西山是錫安的文獻,最早追溯到主後一世紀末,猶太歷史學家約瑟夫在《猶太戰爭》5.4.1 (136)寫著:「這上城,比東山更高,稱為大衛王的『堡壘』(Citadel)」。 上城指西山,所以,到了第一世紀末之後:


錫安(III)=西山,這個說法一直保留至今。




大衛之墓

為什麼大衛之墓會位於西山?大衛之墓的位置,命運與錫安相似,在歷史之中被後人混淆,轉移位置。舊約聖經清楚說明,大衛之墓位於錫安山或大衛城的(列王紀上2:10),不過在歷史之中亦曾有一段小插曲,在主後第二世紀,羅馬王哈德良(Hadrian)鎮壓了第二次猶太人革命之後,將耶路撒冷改建為羅馬殖民城,將之改名為Aelia Capitolina。因重建需要大量石頭,東山南部大衛王朝皇陵驟成採石場。大衛王陵被破壞,猶太人被放逐,漸漸猶太人將大衛之墓的位置由耶路撒冷搬到伯利恆,反正伯利恆正是大衛的故鄉(撒母耳記上17:12)。因路加福音說伯利恆是大衛城(2:4, 11),這一說也被當時的基督徒認同所認同。

到了主後十世紀,基督徒興起新的說法,將大衛之墓放回耶路撒冷的西山(錫安III)之上。 在主後1099年,十字軍來到耶路撒冷,在西山上發現已被破壞的拜占庭時期的聖錫安教堂(Hagia Sion),在教堂南翼,不但發現前人紀念大衛之墓的遺跡,更發現所羅門和聖司提反之墓。十字軍著重大衛之墓,於是在西山樹立一個宏偉的哥特式紀念碑和一個空石棺作標記。這個中世紀的傳說,慢慢被猶太人和穆斯林教徒所接受。尤其到1948至1967年間,舊城在約旦的管制之下,猶太人難以接近他們認為最重要的地點(例如西牆和聖殿山),西山錫安既由以色列管治之區,便成為猶太人朝聖之地,大衛之墓位於西山,自然不過。 



大衛之墓
(Wikimedia Commons)

實際上,大衛之墓應位於東山之上,但在主後第一世紀聖殿和耶路撒冷被毀之後,位置漸被遺忘。直到1913年,考古學家Weill在東山發掘,發現幾個鑿成的大型洞穴,認為是大衛王朝的墓穴。



東山南面洞穴,有學者猜測是大衛王朝的墓穴

可是,要直接證實這些洞穴是大衛王朝的墓穴卻有難度,如前所說,主後第二世紀,羅馬王哈德良改建耶路撒冷,東山成了採石場,就算這些石洞真的是列王時期的墓穴,早已面目全非。


上樓房

那麼,為什麼上樓房又位於西山錫安山之上?現位於西山上的上樓房是最後晚餐地點,這傳統最早出現於主後第五世紀,十分後期,絕不可靠。我們極其量只知道,在拜占庭時期,西山上有一所教堂,名為聖錫安教堂(Hagia Sion),又名錫安山教堂(Church of Mount Sion)和普世教會之母堂(Mother of All Churches),這座教堂甚至可在主後六世紀的米底巴(Medeba)馬賽克聖地地圖上找到,而拜占庭信徒在西山敬仰大衛和雅各,前者創立舊約以色列國首都,後者初期教會。所以,這裡西山自然成了大衛之墓所在地,按這傳說,雅各之墓則位於亞美尼亞區的教堂之中。


主後六世紀的米底巴馬賽克地圖,紅框為聖錫安教堂


十字軍通通把耶穌最後晚餐、復活後顯現、聖靈降臨和馬利亞去世的地點,通通放在西山之上。加上這也是拜占庭時期的聖錫安教堂(Hagia Sion)的所在地,這個傳統便一直流傳至今。


上樓房 Upper Room
(一群亞裔信徒正此敬拜唱詩許久,似是受聖靈充滿)

考古方面,1948年爆發以色列獨立戰爭,西山錫安有激烈戰事,大衛之墓的樓房被炸。在1951年,以色列考古學家Jacob Pinkerfeld 被委託重建工程,他便在這裡進行考古的工作,在大衛之墓底下,發現不同時期的土層:十字軍、拜占庭和羅馬,所以這座建築品的基層,屬於主後二世紀。 或許,這便是主後四世紀朝聖者提到在西山上的「上帝小教堂」(little church of God),但這極其量只屬猜測。 


事實上,最後晚餐等事件很可能在附近發生,但不可能在現今的上樓房裡,因為它建於主後十二世紀,在十四世紀被聖方濟修士翻新,到了十六世紀初期奧土曼時代,穆斯林教徒將之變成清真寺。現在看到的天花拱門,建築風格屬於典型的哥特式。


這個地點特別之處正在於此,它交織著不同傳統、宗教和文化,猶太人以此地紀念大衛之墓,穆斯林為敬仰大衛在此祈禱,基督徒看此為耶穌最後晚餐和聖靈降臨教會起源之地。這地點夾雜伊斯蘭、基督教和猶太教,彼此共存又彼此相爭,具體表現出巴勒斯坦地是中間之地的特性。



上樓房房頂向西,穆斯林祈禱塔(minaret)
後面更高的塔是聖母安眠大教堂(Dormition Church)鐘樓

上樓房南面穆斯林祈禱龕(mihrab)


穆斯林祈禱龕旁邊的彩色玻璃


上樓房下層,大衛墓入口


大衛墓入口外的大衛像

可以肯定的是,聖經沒有提供清楚線索,讓我們知道耶穌最後晚餐的所在地,現在的上樓房是最後晚餐的地點,是缺乏文獻和考古的證據。


對上樓房的考古歷史,天主教考古學家 Murphy-O'Connor 的文章可算是最為詳盡。他從初期教會文獻,與及第一次和第二次猶太動亂之間的歷史背景,合理地推斷出現在上樓房的位置為何會被初期基督徒所尊重。他認為耶路撒冷的西山(錫安III)一直有基督徒存在,並且這處的居民較富裕,初期文獻提到這一帶有一教會聚會的地方稱為 little church of God,表示這個地方在初期教會的重要性。當然,這亦不能說明此處便是使徒行傳所說的教會之地 [1]。

小結

以上討論,除了給旅客多點指引之外,也可作一點聖經連繫。錫安山的位置轉移,是漫長歷史之中不能避免的事,事過境遷,難免失去一些歷史遺跡。

但有趣的是,希伯來書作者也請讀者不要介懷地上的錫安,因為在基督裡面,信徒已來到真正的錫安山:「22 你們乃是來到錫安山,永生神的城邑,就是天上的耶路撒冷。那裡有千萬的天使, 23 有名錄在天上諸長子之會所共聚的總會,有審判眾人的神,和被成全之義人的靈魂, 24 並新約的中保耶穌,以及所灑的血,這血所說的比亞伯的血所說的更美。」(希伯來書 12:22-24)


備註:
[1] Murphy-O'Connor, Jerome. 1994. "The Cenacle and Community: The Background of Acts 2:44-45." Pp. 296-310 in Scripture and Other Artifacts: Essays on the Bible and Archaeology in Honor of Philip J. King, eds. Michael D. Coogan, J. Cheryl Exum, Lawrence E. Stager. Louisville, KY: Westminster John Knox Press.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