星期二, 5月 03, 2011

基亞法 Qeiyafa 與公元前十世紀的爭議

公元前十世紀的爭議
過去10多年來,聖經考古學之中,最熱門的話題之一,相信是大衛和所羅門時期(約公元前十世紀),到底有沒有聯合的國家存在。


一些新進和偏激的學者說,大衛和所羅門當然存在,也是歷史人物,但是舊約中對他們統治一個聯合王國的記載,只是後期作者虛構出來的輝煌故事,大衛和所羅門極其量只是支派的元首,公元前十世紀,根本沒有統一的古以色列國,真正發展到國家的地步,只是100年後的事,即公元前九世紀(如暗利王、亞哈王)。


到底在公元前十世紀有沒有聯合王國的存在?這問題便成了極大的爭議,原因之一是考古學者在這個時期,並未發現龐大的古建築,可表明統一國度的存在。


學者公認耶路撒冷聖殿山,就是大衛和所羅門定都和大興土木之地,但是因為這個地方是在宗教和政治上都十分敏感,現今仍未能正式發掘聖殿山之下的地方。


大前提
當然古國存在的爭議之內,有許多的大前提是需要先被澄清,反對在十世紀有國家存在的人,通常都沒有清楚說明「國家」的定義。


何為「國家」?
  • 多大的版畫才算是一國?
  • 有多少人民才可成為一國?
  • 古建築要多龐大,才算是統一國家存在的考古指標?
  • 「國家」state和「支派」tribe之間有何關係?
  • 在近東的文化中,國家的形成是否必然跟著現代的國家形成模式,即由「支派」的體系,進化成為「國家」的體系?
  • 在近東的文化之中,「支派」和「國家」是對立的體系,還是相輔相成共存的社會結構?[1] 

基亞法Khirbet Qeiyafa的發現 
不過,「沒有龐大古建築,便沒有一國存在」的看法,開始面對新的挑戰。在2007-2008年間,希伯來大學的聖經考古學家Yosef Garfinkel,在低山地的以拉谷Elah Valley北面的山頭上,開始發掘出一個龐大的古城寨,名叫基亞法Khirbet Qeiyafa。雖然發掘的工作仍在進行之中,現在已有清楚的結果。


考古分析:
  • 基亞法是屬於公元前十一世紀末和十世紀初的城寨(約掃羅和大衛的時期,主前1000年)
  • 出土的陶瓷都是屬於前鐵器時代early Iron II,沒有非利士的典型陶瓷,如非利士單色或雙色彩陶monochrome / bichrome,所以陶瓷文化ceramic culture是屬於以色列人。
  • 碳十四的化驗,抽取了四個橄欖核olive pits樣本,結果鑒定是主前十一世紀末和十世紀初之間:1026-975 B.C.E. (機會率59.6%),或1051-969 B.C.E. (機會率77.8%) [2]。
  • 基亞法城寨的面積只有2.3公頃,卻戒備森嚴,石城牆共700米長,包圍整個城鎮,現存城牆仍有2-3米高,闊4米,城牆是用大石塊建成,有的重2-3噸,按估計,整個城寨共用200,000噸石頭建造。


石城牆的建築風格是casemate wall (兩重城牆),兩行平行的城牆之間有垂直間牆,形成長型房間(casemate),可作儲藏室之用:






石城牆建築吻合鐵器時代早期的以色列城牆風格 (例如:基色Gezer、夏瑣Hazor、米吉多Megiddo、別是巴Beersheba、Tell Beit Mirsim、Tell en-Nasbeh等)
  • 基亞法有兩個城門(西面和南面),城門照以色列鐵器時代的城門建築風格-即「多房城門」multi-chambered gate。基亞法兩個城門都是四房城門four-chambered gate。
基亞法的西城門:



基亞法的南城門:

多房城門也同時出現於基色Gezer、夏瑣Hazor、米吉多Megiddo、別是巴Beersheba、Tell Beit Mirsim、Tell en-Nasbeh,甚至耶路撒冷


見以下在耶路撒冷出土的四房城門:
  • 基亞法最重要的發現之一,就是在西城門附近發現的一塊陶片ostracon,陶片上有古字母的刻文,雖然刻文的內容細節未能清楚,但是按刻文的長度(共5行;約有55個字母),可見證文士scribe的存在。讀寫能力literacy也是國家存在的其中一個指標。不久將來,我便會討論基亞法陶片Qeiyafa ostracon
  • 基亞法的歷史只有20-30年,所以是一個單一時期的遺址single-period site。鐵器時期的基亞法被毀後,一直被遺棄了約600-700年時間,到了希臘時期Hellenistic period才在上有居住層。
  • 基亞法的動物遺骨化驗結果:沒有豬骨(0%),這是以色列人物質文化的指標之一,因為以色列人不食豬,比較一下西面的非利士城:迦特(13.2%),以革倫(6.6%)

地理分析:

  • 基亞法位於聖經的「以拉谷」Elah Valley北面山丘上,山丘高322米(1050尺),在猶大地的「示非拉」shephelah (中譯作「低山地」[3])
  • 基亞法處於猶大山地向西伸展的一個山頭的末端,所以在地理角度來看,它屬於以色列人的地頭
  • 基亞法是把守著猶大國西面邊境,以拉谷的戰略性關口,是猶大國和非利士地之間邊防地帶。「以拉谷」西面12公里就是非利士城迦特(Gath; Tell es-Safi),也就是巨人歌利亞的家鄉,在主前十世紀迦特是非利士地五大城邑之首[4]。


以下是由亞西加山頂眺望以拉谷一景,背景是猶大山地:
  • 基亞法的位置,也在其他以拉谷的以色列遺址附近:西面2 公里是亞西加(Azekah; Tell Zakariyeh),東南面2.5公里是梭哥(Socoh; Khirbet Shuwayka),西面12公里是非利士城迦特(Gath; Tell es-Safi)



考慮到考古和地理兩方面,可以肯定基亞法城是以色列或猶大的城鎮,不是非利士人的地方。這個堅固而龐大的設防城是何國何邦的人所建?據聖經歷史的大綱,主前十世紀是掃羅、大衛、所羅門的時期,由掃羅開始,入主迦南的以色列人開始在一王之下組成邦國,到了大衛統一十二支派,建立了聯合王國,然後所羅門擴展王國。


基亞法的考古物質文化material culture既屬於以色列人,也是聯合王國邊境的設防城,這個龐大的建築工程,絕非一夜之間造成的,必須有統一的人力和資源,基亞法是聯合王國存在的佐證。


遺址鑑定Site Identification:
至於基亞法是不是聖經中其中一個城鎮,這個問題仍在討論之中,現在有不同的見解。基亞法的發掘者Garfinkel 認為它是「沙拉音」Shaaraim (書15:36;撒上17:52;代上4:31;見D. Adams and A. Rainey),因為「沙拉音」原文的意思,可指「兩個城門」,而基亞法確實有兩個城門,但是這個只按字根的進路,說服力不大。


其他建議包括:
  • 亞多萊音Adothaim (代下11:9; Y. Dagan)
  • 亞西加Azekah (撒上17:1; S. Ganor)
  • 以弗.大憫Efes Damim (撒上17:1; Todd Bolen)
  • 歌伯Gob (撒下 21:18-19; N. Naaman) 
  • 尼他應Netaim (代上4:23; Galil)
聖經聯繫:
上面講到的以拉谷,也是聖經讀者所熟識的地方,因為這個地方正是大衛和歌利亞大戰之地,而基亞法的主前十世紀年份,也吻合聖經記載這戰事的大綱。


撒母耳記上17:1-4記載:
1 非利士人聚集他們的軍隊作戰。他們聚集在屬猶大的梭哥,在梭哥亞西加之間的以弗.大憫安營。
2 掃羅和以色列人也聚集起來,在以拉谷安營;他們列出戰陣,要迎戰非利士人。
3 非利士人站在這邊山上,以色列人站在那邊山上,中間有山谷分隔。
4 有一個挑戰的人從非利士人的軍營中出來,名叫歌利亞,是迦特人,身高三公尺。


撒母耳記上17:50-53記載:
50 這樣,大衛用機弦和一塊石子勝過了那非利士人。大衛擊殺了那非利士人,但他手中沒有刀。
51 大衛跑過去,站在那非利士人的身邊,拿起他的刀來,把刀從鞘中拔出來,殺死他,又用刀砍下他的頭。非利士人看見他們的勇士死了,就都逃跑。
52 以色列人和猶大人就起來,高聲吶喊,追趕非利士人,直到迦特的入口和以革倫的城門。被刺死的非利士人都倒在沙拉音的路上,直到迦特以革倫


有關基亞法的考古發掘詳情:
  • 基亞法的考古網頁:http://qeiyafa.huji.ac.il
  • 基亞法2007-2008年度的發掘報告:Garfinkel, Yosef and Saar Ganor. 2009. Khirbet Qeiyafa Vol. 1: Excavation Report 2007-2008. Jerusalem: Israel Exploration Society.

註腳:
 [1] 「支派」和「國家」之關係的研究,在過去的10多年,已有很大的進展。例如,在米索不達米亞的古國瑪利(Mari)出土的泥版,經學者翻譯和研究之後,漸漸讓我們明白,在近東的文化之中,「支派」和「國家」確是共存的社會結構,事實上,在瑪利文獻之中,以游牧作業的「支派」是「國家」的政治參與者,支派的元首對定都於瑪利的君王,不單常有書信來往,甚至直接影響著國家政策;而君王同時是某支派的成員。瑪利文獻,見:Heimpel, Wolfgang. 2003. Letters to the King of Mari: A New Translation, With Historical Introduction, Notes, and Commentary (Mesopotamian Civilizations, 12). Eisenbrauns.


[2] 現代的聖經考古學,已進入一個更科學、跨學科的學科。所以,聖經考古的研究,已包括了地理、地質、科學化驗、生態環境學等的學科。


碳14化驗方法也是其中一個科學化驗方法。不過,碳14化驗並不是一般人所想這樣簡單,有時碳14化驗結果是無稜兩可的,因為碳14在許多時候,並不能絕對斷定時間性的問題。事實上,在主前十世紀的爭議中,起初在抽取樣本的方法上,已發生爭議,因為不同的有基物的壽命不一,不能混為一談。


過去,學者以為只需要取些木炭或梁木樣本作化驗,就可得到準確的年時。但是,因為樹木的壽命很長,在一個考古層取出的古木樣本,很可能得出一個比考古層更遠古的結果。舉一個簡單例子,在2011年,有人用一些千年古木,建造一所新房屋,經過千年之後,後人發掘這房屋時,用房屋的木樣本作碳14化驗,可以結論出房屋的年日是1011年的古本結構!詳參古木樣本作碳14化驗的短論)。


所以,現今的學者明白,碳14化驗,關鍵不在於化驗的結果,而是樣本是否可靠,樣本可靠性視乎樣本的本質和出處the context。


今天的學者,大都不會使用長壽命樣本(如古木,因為樹木的壽命長),只會採用更可靠的短壽命樣本(如橄欖核或種子)。例如在基亞法,四個樣本都是橄欖核。


此外,還要謹慎留意以下幾方面:
  • 樣本出處最為重要,抽取樣本時還要考慮出處的可靠性。在多層的遺址multi-layered sites,總會出現層面之間的混淆,因為細小的橄欖核或種子能由一層移到另一層,所以在一土層所找到的樣本,不一定屬於那一個時期的。
  • 所以,密封環境中的樣本是更可靠,例如:穀坑silo、穀埕、完整爐床之內找到的種子。
  • 因此,在單一時期遺址single-period site取出的樣本,比多時期遺址樣本更為可靠。基亞法的好處,因為基亞法是單一時期的遺址,沒有太多空間作爭論結果的可靠性。
[3] 中文聖經對「示非拉」的譯法不一,有些譯法甚至有誤導成份,「示非拉」是位於沿海平原coastal plain和高山地high hill country之間的低山地帶,所以「高原」(士1:9)、「平原」(代下26:10)都不準確,按地理而言,「低山地」最為貼切。


[4] 非利士五城Pentapolis,包括:迦薩Gaza、亞實突Ashdod、亞實基倫Ashkelon、迦特Gath、以革倫Ekron。約書亞記13:3說:從埃及東面的西曷河,向北直到以革倫的境界(這都算是迦南人的地方),由五個非利士人的首領管轄的迦薩人、亞實突人、亞實基倫人、迦特人、以革倫人的地方;並且有亞衛人。

沒有留言: